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商鞅是如何获得秦孝公的信任呢?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创作时间:
2025-03-27 12:32:2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商鞅是如何获得秦孝公的信任呢?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504/12/84609835_1122306933.shtml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不仅使秦国迅速崛起,更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那么,商鞅究竟是如何获得秦孝公的信任,成功推行新法的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商鞅的成功策略,并探讨其对现代职场和创业的启示。

为什么很多变法失败,是因为变法不彻底,为何商鞅变法成功,是因为商鞅变法彻底,为何商鞅能变法彻底,是因为商鞅有合作伙伴秦孝公足够多的信任。

一、商鞅求学和为成功做的准备

商鞅,华夏族,战国时期卫国(今河南省濮阳市)人,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姬姓,卫氏,名卫鞅。因卫鞅本为卫国公族之后,故又称公孙鞅。因辅佐秦孝公嬴渠梁变法有功,被封于商於之地,后人称之商鞅。


商鞅剧照

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商鞅师承鬼谷子、尸子,入魏国,任魏国丞相公孙痤门下中庶子,称公孙痤为老师。公孙痤有疑惑之事,经常和商鞅商议。商鞅经常出入商铺酒肆,对魏国士民百姓了然于胸。


公孙痤剧照

公孙痤多次向魏王推荐商鞅,魏王笑话商鞅地位低下,不予重用;公孙痤病重对魏王说,大王你不重用鞅,就杀了他,别让他逃跑到其他国家,祸害魏国……,公孙痤见商鞅,有愧疚,转而对商鞅说,你赶紧离开魏国,我建议魏王,如果不重用你,边让他杀了你……,商鞅说,魏王不接受你的建议重用我,也不会听你的话,杀了我!


魏惠王剧照

商鞅不信会被杀,不离开。继续调查变法后的魏国,研究李悝所著《法经》。

商鞅认真总结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等,认为变法要成功,必须有国君的全力支持,否则,变法大业必然失败。

秦国日子也不好过,自从秦魏少梁大战后,秦献公嬴师隰受伤,临死之前嘱托仲公子嬴渠梁要牢记秦国使命,就是恢复穆公霸业,夺回被魏国所占河西之地,大秦东出……


秦献公嬴师隰剧照

秦献公嬴师隰死,秦孝公嬴渠梁临危受命,因魏国夺取秦国封地河西之地,内部贵族鼓动出兵攻魏,收复河西之地;而天下霸主魏国却把灭掉秦国,占领秦关中之地为战略目标,号称“中原虎”的魏国名将庞涓和魏国大将龙贾,随时等待魏王一声令下,将率领当时战力最强的陆军魏武卒铁甲方阵,像一只猛虎,冲入关中之地,一口吃掉秦国……


秦孝公嬴渠梁剧照

秦国自四王乱政以来,秦献公嬴师隰拼死四处征战20多年,也无法改变秦国的颓势,恢复穆公霸业还看不到实现的希望,别说大秦东出,眼前就面临魏国发起的灭秦之战。

非子养马雕塑
秦国先祖自非子在犬丘给周朝王室养马有功,封于秦邑以来,经历无数血战,至秦襄公护送周平王,迁都城到洛邑有功,封秦国为诸侯,封地为歧西之地关中肥沃之地,至秦穆公拜百里奚为相,重用蹇叔,拓地千里,称霸西戎,周天子赐金鼓以示嘉奖。


秦国据崤函之固,守关中之地,窥伺天下

秦孝公嬴渠梁深知,秦国历来不缺敢于流血的勇士,更不缺血战到底的骨气,以及敢为天下先的志气,缺的是经天纬地,谋划全局,经略天下的王佐之才。秦孝公嬴渠梁发布《求贤令》,昭告天下,能为秦国富强出谋划策者,秦王愿与其共享天下。

魏所以,国名士商鞅应《求贤令》而入秦。

感想和启迪

1.商鞅拜名师,刻苦钻研
例如:师从鬼谷子,尸子,入秦拜在魏丞相公孙痤门下,深入了解变法后的魏国;深入研究《法经》;
2.胸怀大志,目标明确
魏国虽为强国,没有魏文侯这样的明军圣主,商鞅觉得在魏国无法实现自己通过法家治国理念,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
3.选择最佳条件
认真研究各国,经过对比,觉得秦国最佳选择,所以才有应《求贤令》而入秦的举动!

二、如何取信秦孝公嬴渠梁

秦孝公嬴渠梁虽然颁布《求贤令》,有专门负责接待的机构和人员,商鞅并没有去哪里,而是寻找机会拜会秦孝公嬴渠梁信任的大臣景监,而是通过景监推荐。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的,就是说,一旦不顺,可以通过景监争取新的机会,如果没有推荐的话,一旦被拒绝,就机会很少,甚至没有机会。

《求贤令》竹简
秦孝公嬴渠梁作为秦国国君,商鞅要在秦国变法,没有秦王的全力支持,变法无法成功,所以,商鞅一定要了解秦孝公嬴渠梁,了解他什么呢?了解他的志向,、思想、能接受的方法,了解他兴趣点到底在哪里,了解他心目中理想的秦国上下该是什么样子的,用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要了解老板的信念、世界观、价值观、思想、做事战略、和做事具体方法的标准。也只有了,商鞅才能准确应对,获得秦王有效支持!

我们一起看,商鞅如何做的!


《大秦帝国》景监剧照

商鞅第一次见秦孝公嬴渠梁,用帝道游说治国之道,秦孝公根本没兴趣听,直打瞌睡。完毕后,私下见景监,责备商鞅,并且说,商鞅就是一个乱逛之徒,不堪大用,景监告诉商鞅秦孝公责备之意,以及秦孝公对他的看法,商鞅不以为然,笑而不答。过了五天后,商鞅再次会见秦孝公,用王道之术游说,秦孝公不接受,完毕后,私下见景监,责备商鞅,景监又告诉商鞅秦孝公责备之意,商鞅仍然不以为然,笑而不答。不久,商鞅第三次见秦孝公,用霸道之术游说他,获得秦孝公肯定,并没有采纳霸道之术治国,景监着急,商鞅仍然不以为然,笑而不答!


商鞅见秦孝公连环画截图

最后一次商鞅见秦孝公,畅谈富国强兵之策,二人畅谈数日,毫无倦意。景监不得其解,向商鞅询问,商鞅说,秦孝公嬴渠梁意在争霸天下,对耗时费力的帝道、王道、霸道之学不感兴趣!

所谓帝道、王道、霸道,就是一统天下大国治理之学,秦国当下最紧要的是富民强兵,那些都不适合秦国当下发展需要。商鞅为啥,要给秦孝公讲这些不适合的治国之道呢?我想这就是商鞅的智慧,先给秦孝公一个错误的答案,如果他特别感兴趣,欣然接受,那秦国变法没有希望。

商鞅剧照
为什么呢,因为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发展的天花板,就是领头人,所以企业间比拼的老板的认知和段位,国家之间比拼的是国君之间的认知和段位。商鞅在秦国取得成就大小,除了商鞅自身能力,其他全部由秦王秦孝公嬴渠梁决定,所以秦孝公的认知段位就特别关键。

通过四次见秦孝公,从认为不堪大用到,相谈甚欢,数日不倦。至此,商鞅通过“谈”富民强兵之法,初步获得秦孝公信任。要获得秦孝公持久的信任,不能仅仅“谈”,要“做”富民强兵的事,展现结果。只有获得秦孝公持续信任和支持,变法事业才能成功。我们看商鞅通过“做”进一步获得秦孝公支持。

秦孝公虽然非常认可商鞅富民强兵之法,想在秦国进行变法,但他担心原有贵族甚至赢氏族人,不支持甚至反对变法,也担心秦国黎民百姓对自己和新法议论纷纷,秦孝公犹豫不决!

商鞅舌战群儒,剧照
秦孝公召开朝会,商鞅舌战群儒,针对甘龙、杜挚等反对变法思想和行为,针锋相对,用历史发展的思维针对复古守旧思维和做法毫不留情的批判,为变法前期进行舆论宣传。

徙木立信 剧照
商鞅将准备颁布的法令,给秦孝公看,秦孝公担心秦国黎民百姓不信新法令,新法无法有效执行,发挥不出效果。商鞅通过“徙木立信”的做法,让秦国黎民百姓对秦国官员和法令深信不疑。商鞅遂颁布《垦草令》。

至此,商鞅通过“舌战群儒”,“徙木立信”,颁布《垦草令》等做法,让秦孝公相信,商鞅具备富民强兵变法思想和能力,对商鞅的信任度又进一步。

变法从开始就遭遇到甘龙、杜挚等贵族反对,新法颁布,肯定面临危机处理,一旦处理不好,变法将功败垂成,前功尽弃!我们一起看看,商鞅如何危机处理,确保变法成功的!

公子虔和秦孝公 剧照
新法执行一年,获得黎民百姓拥护。太子嬴驷犯法,在秦孝公支持下,本该要依法处罚太子嬴驷,太子身份尊贵,是未来国君,所以依法处罚太子老师公子赢虔和公孙贾,后来公子赢虔又违反新法被处劓刑,秦国百姓不得不遵从新法。那些议论新法的人,都被商鞅迁移到边远地区。从此,再也无人敢妄议新法。十年之后,秦民都适应了新法,出现了“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

至此,新法深入人心,变法在国内初步获得成功,百姓富庶,军队战力到底如何,需要战争检验,打的赢才是检验军队的唯一标准!看看秦军战力如何!

公元前354年,秦军打败魏国,斩杀魏军七千人,夺回少梁城。
公元前352年任命商鞅为大良造,率领秦军占领魏国旧都安邑。
公元前351年,商鞅又率兵包围并占领魏国固阳。
公元前341年,商鞅领兵和魏国公子卯战于河西之地,商鞅使诈,扣留公子卯后攻击魏军,收河西之地!

已收回河西之地
至此,商鞅变法成功!

三、商鞅获取秦孝公信任的过程,对我们创业就业的启迪

商鞅到底如何获得秦孝公信任?
1.立志好学
商鞅胸怀大志,勤奋好学,拜名师,结交天下英雄,提高自己认知和能力,这是一个人立身之本;
2.调查研究
入魏国,不仅研究李悝变法魏国朝野上下,并投靠魏国丞相公孙痤门下,结交魏公子卯,深入了解变法变强后的魏国方方面面。
商鞅对李悝变法利弊全部掌握,为日后变法在秦国变法提供宝贵经验!
3.选择大于努力
认真分析当时战国七雄,当时魏国人才济济,政治斗争盘根错节,魏王多疑贪图小利可拼命,干大事惜身,魏国难成大业;齐国重商好利,安逸日久,雄心壮志不足,不能成大事;南方楚国,吴起因变法刚被车裂,更不去不了,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赵军善战,变法动力不足,近邻韩国,四战之地,国小力弱,韩侯只求自保,皆不可以称霸天下。
商鞅变法之前地图
反观秦国,据崤函之固,守关中之地,地阔千里,历代秦王胸怀大志,崛起于西部边陲,靠铁血征战位列诸侯,士民战则不畏死。周朝的歧西关中之地,君临天下,统御中国,威震四方,延续国祚近800年。此乃龙兴之地,争霸天下之国!
商鞅坚决选择秦国,成就大业,如果选择其他国家,真的不好说。
4.策略得当
首先,把拜会秦孝公信任的大臣景监,说服他帮自己引荐秦王,这个环节很关键。在后续四见秦孝公过程中,景监就是商鞅和秦孝公的媒介,商鞅通过景监更具体了解到秦孝公对自己态度,为下一步采取应对措施有了依据。
其次,通过三见秦王,商鞅和秦孝公相互有了深入了解,逐步建立初步信任,才详细交流富民强兵之策,而不是第一次,在相互不熟悉,不了解情况下,讲自己富民强兵之策。两种策略那个会更好点呢?
5.用结果证明
首先,针对秦孝公顾虑贵族反对,商鞅在朝会上“舌战群儒”,用历史进步发展的思维揭露守旧派的荒谬,也是为变法制造舆论宣传;
大秦锐士
其次,针对百姓不信,不遵守新法的担忧,用“徙木立信”的方法,取信于民,宣导新法言而有信,让百姓信任新法,遵守新法有好处的舆论氛围!
再其次,才是颁布《垦草令》
新法初步开始执行
秦孝公,此刻已经非常信任商鞅!
6.危机处理
首先,太子违法,依法惩罚太子老师;公子赢虔违法后,依法处罚,这两件事件,百姓再也不敢违法,自觉遵守法令。
其次,把那些妄议新法的人治罪,发配到边疆等边远地区,以示惩戒!
这样以来,上到大夫,下到庶民,莫不遵守新法,新法深入人心,人人遵守!
这时候秦孝公更加相信新法!
再其次,在对外战争中,秦军攻城略地,收回被魏国占领百年的河西之地。
商鞅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取得秦孝公信任,在秦国彻底变法,即使身死而“商君之法不废”!
给我们很多启迪和思考!
至于商鞅变法的弊端,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四、作者要说的话

古今成就大事业者,能否获取合作伙伴的信任,能否成功组建团队,搭建平台,组成全生态链体系,是我们取得成就大小的关键!
资源都掌握在人的手里,获取别人的信任,是合作的开始,信任度越高,是取得成就大小决定性因素之一!
春秋战国商鞅要获得秦孝公信任,商又何尝不是鞅对秦孝公信任的过程!
我写这个大家熟悉的故事,就是想通过商鞅逐步取信秦孝公的过程,给我们启迪,和思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