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Nature:张二荃团队揭示RUVBL2是真核生物钟的核心起源分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Nature:张二荃团队揭示RUVBL2是真核生物钟的核心起源分子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RM4CN3O053296CT.html

生物钟是维持生命节律的关键机制,其核心分子机制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课题。近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张二荃团队在Nature发表重要研究成果,揭示了RUVBL2作为真核生物钟核心组分的作用,这一发现为理解生物钟的分子机制和进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昼夜节律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生物体中,对维持生理稳态和人体健康发挥着关键作用。生物钟的分子机制以转录-翻译负反馈环路(TTFL)的形式发挥作用,但这一机制难以完全解释真核生物生物钟的起源及其24小时震荡的维持。

研究团队通过大规模CRISPR基因筛选,发现ATP酶RUVBL2可能是真核生物版的KaiC:

  • 超慢酶活:每天仅水解13个ATP,是普通ATP酶的百万分之一
  • 精准调控:突变其ATP酶活性可精确调节昼夜周期(22小时→30小时)
  • 跨物种保守:人类、果蝇、真菌中均存在同源蛋白,与核心生物钟蛋白物理互作

研究团队通过多物种验证,构建完整证据链:

  • 果蝇实验:抑制RUVBL的同源蛋白Repitn,导致昼夜节律紊乱
  • 真菌模型:Ruvbl2突变体在恒暗条件下完全丧失生长节律
  • 植物证据:拟南芥CCA1/TOC1生物钟蛋白与RUVBL存在直接互作

这些发现表明,RUVBL2作为保守的低活性ATP酶,在调控真核生物钟周期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使用抗癌药物CB-6644抑制RUVBL2活性,可剂量依赖性延长昼夜周期,为开发新型生物钟调节剂指明方向。

基于上述发现,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新假设:在远古生命起源阶段,随着原始生物钟的出现,低活性的P-loop ATP酶成为生物钟系统的核心组件。在蓝藻中,KaiC结合KaiA和KaiB组成了一个连接到TTFL的强大振荡器,而在真核生物中,含有P环的AAA+ ATP酶RUVBL2及其同源蛋白通过与TTFL生物钟蛋白相互作用,参与生物钟调控。KaiC和RUVBL2极低的ATP酶活性共同决定了生物钟的24小时振荡,这一机制或许是生物钟系统进化的共同特征。

艺术化呈现的生物钟起源模型(由徐占聪设计完成),这个ATP酶驱动的沙漏隐喻了极慢的水解酶动力学决定了振荡的速度,促成了24小时的昼夜节律。背景中组成六聚体的RUVBL2是真菌、果蝇、植物和小鼠生物钟系统中的共同起源分子。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RUVBL2在生物钟调控中的重要作用,还提出了低活性ATP酶在生物钟起源中的进化假设,为理解生物钟的分子机制和进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原文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张二荃团队在Nature发表的研究论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