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lingxiugu.com/jjzs/zhongyao/nvgo1.html

白芥子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祛痰、散寒、消肿、止痛等功效。本文将详细介绍白芥子的来源、性状、主要成分、功效与作用、临床应用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

基本信息

  • 别名:辣菜子,芥末子
  • 来源:为十字花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白芥、黄芥的干燥成熟种子。均为栽培。
  • 产地:主产于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河北、浙江、湖北等地,其它各省亦有生产。

性状鉴别

  1. 白芥子:呈小球型,直径1~2.5毫米。表面淡黄白色,略平滑,种皮薄脆,易压碎。破开后种仁乳白色,含油质。气味,味辛辣。
  2. 黄芥子:表面深黄色或黄棕色,体形略小于白芥子,余与白芥子同。

以粒大、饱满、均匀,色黄白色者为佳。

主要成分

白芥子含白芥子甙,经酶水解后释出挥发性白芥子油。又含脂肪油、芥子酶、芥子硷等。芥子含芥子甙、芥子碱等。

功效与作用

  1. 祛痰:属恶心性祛痰药,白芥子油对胃粘膜有轻度刺激,产生轻度恶心感,反射地增加支气管的分泌而祛痰。
  2. 对局部皮肤与刺激作用:温敷后能引起局部发红、充血、灼热,从而减轻局部组织疼痛,并有助于消炎。

炮制与性味

  • 炮制:炒用
  • 性味:辛、温
  • 归经:入肺经
  • 功能:祛痰、散寒、消肿、止痛
  • 主治:胸胁胀满,咳嗽气喘,寒痰凝结不化,阴疽,痰核等症。醋调外敷可治肿毒痹痛。

临床应用

  1. 用于寒痰滞于胁下:表现为咳嗽而痰多清稀、胸胁满闷作痛,可见于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渗出性胸膜炎等,常配苏子、萝卜子,方如三子养亲汤。如属渗出性胸膜炎、痰饮积聚于胸胁较重,则需配大戟、甘遂加强利水作用,方如控涎丹。
  2. 用于筋骨疼痛:外用治风湿关节痛,神经痛等,研末醋调局部外敷,但如敷处出现刺痛感时,即应停止外敷,以免因刺激太甚而致皮肤发泡和造成溃疡。如为治跌打损伤疼痛,可与龙眼叶共捣烂调黄糖外敷。

使用注意

  1. 本品辛温,凡阴虚火热,或有痔疮便血者不宜用。
  2. 本品不宜久煎,前人已认识到本品“煎汤不可大熟,熟则力减”。现代科学证实了沸水能抑制芥子酶的作用,从而使白芥子甙不能释出有效成分。
  3. 药量不宜过重,否则易致腹泻(因白芥子与水接触后,能释出硫化氢,刺激肠管而促进蠕动)。

用量

3~6g,外用适量。

处方举例

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白芥子、紫苏子、萝卜子,各3g(微炒),打碎后水煎服。

黄芥子多供饮食业作调味品芥末面使用。

本文原文来自零犀古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