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女子因米酵菌酸中毒身亡,这些预防措施需谨记
西安女子因米酵菌酸中毒身亡,这些预防措施需谨记
近日,西安发生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一名女子被发现在出租屋内死亡,起初有网文称其因饥饿而亡,但经调查发现,实为米酵菌酸中毒所致。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种致命毒素及其预防措施。
什么是米酵菌酸中毒?
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是一种由椰毒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ocovenenans)产生的霉菌毒素,通常在受污染的食物中生成,如凉皮、酸汤子及长期泡发的木耳、银耳等。米酵菌酸中毒发作迅速,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严重者可导致肝肾功能衰竭和死亡。目前,米酵菌酸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物,死亡率高达40%。
西安事件回顾
据悉,该女子在西安市某出租屋内独自生活,因经济困难,她经常采购廉价的食品。几天前,她在路边摊购买了一份凉皮,食用后不久便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和腹泻症状。由于她独居且社交圈较小,未能及时得到救助,最终不幸去世。
米酵菌酸中毒的预防措施
选购新鲜食品
选购食品时,应尽量选择新鲜的食材,避免购买价格过低或存放时间过长的食品。特别是凉皮、木耳、银耳等易受污染的食物,更应注意其新鲜度。严格控制食品储存条件
家庭储存食品时,应保持干燥和低温,避免食物受潮霉变。尤其是木耳、银耳等需泡发的食材,泡发时间应控制在6小时以内,避免长时间泡发导致细菌繁殖。避免使用霉变原料
烹饪时,切勿使用已经发霉或存在异味的原材料。霉变食品中可能含有多种致命毒素,包括米酵菌酸。保持食品卫生
烹饪前后应保持双手和工作台面的清洁,避免交叉污染。食品在烹饪中应彻底加热,特别是凉皮等需加热至中心温度至少达到70℃。及时丢弃变质食品
一旦发现食品有变质迹象,如颜色变深、气味异常等,应立即丢弃,切勿因“节约”而食用。注意餐饮环境卫生
在外就餐时,应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餐馆,避免在无证摊贩或卫生状况不佳的地方购买食品。
发现中毒症状应如何处理?
立即就医
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疑似中毒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诊治。早期治疗能大大提高中毒后的存活率。催吐、洗胃
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可进行催吐、洗胃等急救处理,以减缓毒素吸收。密切观察病情
中毒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结语
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屡见不鲜,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我们每个人都应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从选购、储存、烹饪等各环节严格把关,确保食品的安全与卫生。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也应加大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的监督力度,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只有全民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米酵菌酸中毒等食品安全问题,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健康、安全的饮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