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早筛早防:您的健康由您掌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糖尿病早筛早防:您的健康由您掌控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nfnews.com/content/EynP0DZZ6Z.html
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全球公共健康的重要疾病。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超过5亿,并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更是位居世界首位。然而,许多人对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和预防认识不足,导致大量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疾病的中晚期。本文将从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早期筛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预防等方面,为您全面解析糖尿病早筛早防的重要性。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机体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导致血糖水平长期升高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糖尿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1型糖尿病:通常由自身免疫破坏胰岛细胞引起,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 2型糖尿病:与遗传、肥胖、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相关,多见于中老年人。
- 妊娠期糖尿病:怀孕期间首次发现的血糖异常。
-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由特定的遗传或药物等因素引起。
糖尿病并非只是血糖升高的问题,其长期不控制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病变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产生极大影响。
糖尿病为何需要早筛?
糖尿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它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甚至无症状,但其对身体的伤害却可能已经悄然开始。
- 隐匿性高血糖的危害:在糖尿病前期(即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异常)阶段,患者可能并无明显不适,但此时的血糖水平已足以对心血管、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
- 延误诊治的后果:研究表明,超过50%的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例如,视网膜病变可能在诊断时就已出现,甚至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伤。
- 早筛的可行性:通过简单的血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等手段,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并通过干预阻止或延缓其进展。
糖尿病早筛的适宜人群
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建议,以下人群属于糖尿病筛查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血糖检测:
-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 超重或肥胖者(体重指数BMI≥28)
- 体力活动不足者
- 患有高血压或血脂异常者
- 既往有妊娠期糖尿病史或巨大儿生产史的女性
- 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如何进行糖尿病的早期筛查?
糖尿病的筛查方法简单易行,主要包括:
- 空腹血糖检测(FPG):空腹血糖≥6.1 mmol/L但<7.0 mmol/L提示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7.0 mmol/L则需进一步确诊。
-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在空腹血糖基础上,服用75g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提示糖尿病。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HbA1c):糖化血红蛋白≥6.5%可诊断糖尿病;5.7%-6.4%为糖尿病前期。
- 随机血糖检测:非空腹状态下,若血糖水平≥11.1 mmol/L,同时伴有多饮、多尿等典型症状,可诊断糖尿病。
糖尿病的预防策略
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尤其是2型糖尿病。早筛查、早干预是防控糖尿病的关键。
- 健康饮食:控制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均衡摄入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少吃高糖、高脂、高盐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
- 保持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活动量,如选择步行或骑行代替驾车。
- 控制体重:对于超重或肥胖者,通过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减轻体重,即使减轻5%-10%的体重,也能显著降低糖尿病风险。
- 戒烟限酒:吸烟会增加胰岛素抵抗,而过量饮酒则可能导致血糖波动。戒烟限酒对预防糖尿病有重要意义。
- 定期监测血糖:对高危人群而言,定期监测血糖有助于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 心理健康管理:长期压力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紊乱,因此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 重视睡眠健康: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风险。确保每晚7-8小时的优质睡眠,对维持血糖平衡至关重要。
糖尿病的早期干预措施
如果通过筛查发现糖尿病前期,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以延缓或阻止疾病的进展。
- 个性化饮食方案:根据个体的血糖水平和代谢情况,由营养师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
- 药物干预:对于高危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如二甲双胍,来降低血糖水平。
- 综合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动态评估血糖、血脂和血压等指标。
- 家庭支持与健康教育:家庭成员的支持对于行为改变至关重要,共同学习糖尿病知识,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公众应如何参与糖尿病防治?
糖尿病的防治不仅是个人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以下是公众可以采取的行动:
- 参与社区健康活动:如糖尿病宣传日的讲座、义诊和健康筛查活动。
- 传播糖尿病知识:通过社交媒体、家庭聚会等方式,分享关于糖尿病的科普知识,提高亲友的健康意识。
- 支持政策与研究:呼吁政府出台更加严格的食品标签法规,推动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支持糖尿病防治领域的科学研究,为攻克糖尿病贡献力量。
糖尿病的防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但并非不可实现。通过早筛早防,我们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的控制需要多方协作,从政府到个人,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您的健康掌握在您手中,从今天开始,行动起来吧!
本文原文来自nfnews.com
热门推荐
统计小课堂:平均数VS中位数,哪个更接近真实收入?
国学经典书架:《易象》
兵农合一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溶解氧和水质指标的关系
财务自由的年金与退休规划
中药材里的活化石:杜仲的前世今生
怀孕期间如何应对恶心呕吐的问题?
《小星星》音乐课件:从创作背景到文化影响的全方位解析
为何说相声和脱口秀隔行如隔山?看德云社演员在喜单的表现就知道
有图有真相:激光祛斑术后预防色沉的方法及“黄金时间”!
从濒临破产到“二次腾飞”,泸天化集团涅槃重生
年份的五行命格与个人运势有何关联
冯巩的太爷爷是冯国璋,还担任过民国大总统,但是他的爷爷更牛
AI技术普及对自媒体行业的影响
AI时代下的品质(下)
甲状腺结节手术方法详解:传统、微创与机器人手术的优劣对比
关节咔咔响就关节炎?专家解读关节健康常见误区
不要千篇一律说生日快乐!老祖宗笔下的“生日贺词”多优雅快学起
创造历史!郑钦文夺得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单冠军,超越李娜创佳绩
癌症晚期恶液质的综合治疗方案
尘白禁区芙提雅技能强度与定位分析
企业货币资金比重分析报告
情绪调节理论及其实践应用
关于生物滤池,你知道多少?
口腔菌群对健康至关重要,至少有四种疾病密切相关
雅思听力提分攻略:从基础到实战的全方位指南
解开披毛犀灭绝之谜
新能源巨头、央企纷纷布局南京,背后的一个时代趋势
视觉设计的三大要素及应用技巧
社交焦虑背后的情感适应机制:为何我们对愤怒更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