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酸酸,这种传承贵州黔东南饮食文化的汤究竟有啥特别?
酸酸酸,这种传承贵州黔东南饮食文化的汤究竟有啥特别?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历史上曾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当地沉淀出了独特的饮食文化。俗话说“无酸不贵州”,在镇远就有一种被家家户户视为“命根子”的酸爽老汤,其中蕴藏着镇远人的饮食秘籍。
坛口倒酒,点火封坛,这是在镇远常见的制作白酸汤的景象。将糯米粉、玉米面、黄豆粉、白砂糖等材料同一种特殊的“老面”混合,用清水调匀,在锅中煮沸,再倒入坛内发酵。最后在坛口处倒一点高度白酒点燃,可以起到杀菌并隔绝空气的作用。
什么是“老面”?制作白酸汤为什么一定要加入“老面”呢?老面就是人们在发面蒸馒头时特意剩下的一小团经过发酵后的面,一般可以作为下次发面的“引子”。在镇远,很早就有加入“老面”来发酵白酸汤的做法,这样做不仅可以加快发酵过程,还能使做出来的白酸汤口感更好。
那么当地人会怎么食用这种汤呢?白酸汤不仅能直接喝,人们还会拿它来入菜。白酸汤煮大肠,口感爽脆,滋味浓郁;白酸汤煮海鲜,滑嫩爽口,酸爽开胃;而最受人们欢迎的还是用白酸汤做牛肉火锅。
那么,这道火锅该怎样做呢?首先是选取鲜嫩多汁连着牛脊背的牛眼肉,再其次是选取有着大理石花纹、脂肪交错均匀、位于牛脊骨两侧的上脑。除了将牛肉直接切片涮煮,还可以将牛腿肉制作成口感筋道的牛肉丸来入锅。接着往白酸汤中加入豆芽、西红柿,大火烧开,就是汤汁浓郁、味道酸爽的火锅汤底了。涮牛肉时再蘸上用辣椒面、胡椒粉、鱼骨粉制作的特制蘸料,入口肉质鲜嫩、酸辣爽口,这是镇远人忘不掉的那口家乡味。
一锅美味的白酸汤牛肉火锅,是镇远人世代传承的老味道。贵州山高林密,雨水充沛,人们为了保鲜食物,发明了将食物浸泡在酸味液体中的方法,不仅防腐,还能消除异味,增加美味,形成独特的酸汤美食文化,这是人们古老的生存智慧。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朴实、勤劳的镇远人会把乡村振兴搞得更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