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一个人最了不起的能力:反脆弱
《反脆弱》:一个人最了不起的能力:反脆弱
在当今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如何才能在逆境中成长,在风险中获益?《反脆弱》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当我们遇到天灾时,会觉得自己在大自然面前很渺小,不值得一提,很脆弱。事实上,我们生活中会有很多不确定的事情,处处存在着风险,需要我们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
今天推荐的《反脆弱》这本书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尼古拉斯·塔勒布,被称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从不确定性中获益,介绍了一个新的概念,反脆弱,这是一本会改变我们看待整个世界的角度和方法,它对我的震撼是心灵层面,产生了生理性的震撼的书,希望能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何去抵御风险。
塔勒布小时候读书时,就发现了一个现象:“我们读书时学习的很多知识,比如高等数学等等,其实工作后几乎一点用不到,但我们在这些学科上浪费了大量时间。”发现这个现象后,他做了一个决定:“很多学科我不求考高分,只求不挂科就行了,然后我把本该用在这些学科上的时间,花在了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上。”正是大量阅读思想、商业类书籍,塔勒布拥有了一颗善于分析的头脑。他凭借这颗善于分析的头脑,很快就在华尔街找到了一份令人艳羡的职位,从此干上了投资分析工作。与很多投资分析师不一样,塔勒布特别喜欢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把90%的钱,放到非常安全的渠道上,“以确保不会遭遇负面黑天鹅。”一个极端是把10%的钱,投到可能迎来巨额利润的高风险渠道上。“若是赔了,我最多就是损失了10%的钱,但若押准了,我就可能赢得无上限的利润。”2001年,一位数学分析师来看他,听了他的投资组合后,嘴巴一撇:“除非有一架飞机撞进我们的办公楼,否则你的投资简直就是慢性自杀。”结果一周后的9月11日,一架飞机就撞了纽约世贸中心。塔勒布凭借这样的三次“意外事件”,就实现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财务自由。
什么是反脆弱?
反脆弱,这一理念源自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著作《反脆弱》。它并非简单的坚强或坚韧,而是在面对逆境、压力、不确定性时,能够逆势反弹,甚至从中获益的能力。这种能力超越了传统的风险管理和抗风险概念,它强调的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应对态度,一种在波动和不确定中寻找机会的智慧。
我们通常认为,脆弱的反面是坚强、坚韧。塔勒布认为,脆弱的反面是比坚韧更强大,称为反脆弱。我们说一个东西坚韧只代表他能够抵抗冲击,保持原有状态。而反脆弱可以让事物变得更好,超越了原有状态。
玻璃杯子一摔就碎,说明它是脆弱的。纸团扔到地上,没有变化,说明它是坚韧的。乒乓球掉在地上,不但不会碎,而且会越弹越高,这就是反脆弱。
反脆弱的核心是从脆弱中受益,变得更加强大。我们常见的疫苗也是反脆弱的一种,通过接种小剂量的病毒(抗原),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就会对疫苗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对这类疾病就有了预防作用,我们不会再受这种疾病的侵袭。
塔勒布需要为自己雇佣保镖,但是他觉得雇佣保镖还是有很大不确定性,倒不如把自己身体练的更强壮,看起来更像是一名保镖。这也是反脆弱。
反脆弱在生活中的体现
生活中,反脆弱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一些企业在经济危机中不仅没有倒闭,反而通过转型和创新实现了更大的发展。再比如,一些人在遭遇挫折后,没有一蹶不振,反而通过反思和学习,提升了自己,获得了更好的机会。这些都是反脆弱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在生活中培养反脆弱能力
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而反脆弱正是我们应对这种不确定性的有力武器。在生活中培养反脆弱能力,意味着我们要学会从挫折和失败中汲取力量,不断成长和进步。例如,当我们遇到工作失误、健康问题等挫折时,可以从中反思自己的不足,调整策略,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挑战。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有意识地跳出舒适区,去尝试新事物,接受新挑战,从而在不断地试错和调整中增强自己的反脆弱性。
在学习中运用反脆弱思维
学习同样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过程。运用反脆弱思维来学习,意味着我们要把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视为成长的机会,而不是障碍。例如,当我们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或复杂的问题时,可以采用分步骤、多角度的思考方式,将困难分解为更小的问题逐一解决。同时,我们还要学会从错误中学习,把每一次错误都看作是提升自己的契机。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来看看反脆弱有三个底层思维。
底层思维一:接受并利用不确定性
在这个日新月异、变化莫测的时代,不确定性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微小的日常琐事到重大的社会事件,不确定性无处不在,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面对不确定性,我们不应感到恐惧或逃避,而应勇敢地迎接并从中寻找机会。不确定性往往孕育着新的可能性,它打破了现有的平衡,为我们提供了重新洗牌的机会。
通过积极地应对和利用不确定性,我们可以增强自身的反脆弱性。反脆弱性不仅意味着在逆境中保持坚韧不拔,更意味着能够从冲击中受益,实现自我成长和超越。
自媒体人房琪,最开始被人熟知是一段点赞破亿的演讲视频。录制节目时,为了呈现最好的效果,仅演讲稿她就修改了近50版。每版都花了非常多的时间打磨,并且背得滚瓜烂熟。近乎完美的内容,熟练自然的讲演,这才有了最后8分钟的精彩呈现。后来,能成为千万粉丝追随的旅行博主,也是因为房琪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为了等一场日出,她在霜降之后的腾格里沙漠支帐篷;为了遇一个神话,她在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寻找山海经。
经济学上有个“多一盎司定律”:只要比正常多付出一点,就会获得超常的成果。
差不多是浅尝辄止,做了就好;过度补偿是全力以赴,不断向前。
摒弃差不多的应付,得过且过的凑合。在做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在做好的前提下再完美一点。工作上不躺平,提高对自己的要求;生活上不摆烂,用行动打败焦虑。终有一天,你会得到命运的厚爱,成为他人眼中的望尘莫及。
职业生涯教育专家古典,曾在一场直播中提出:我们首先要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然后再利用业余时间去发展兴趣爱好,尝试各种高风险但是有高收益的事情。而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溜须拍马、勾心斗角这种对组织没有价值,个人也不快乐的事上。这就是反脆弱的第二项要义:高配杠铃思维,远离中间地带。
底层思维二:采用杠铃策略
杠铃策略是一种双重策略,它要求我们在风险面前既保持谨慎又敢于冒险。这种策略的原理在于将资源和注意力集中在两个极端上,以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和风险的最小化。
设计杠铃策略需要我们对自己的能力和环境有深刻的认识。我们需要确定哪些领域是我们擅长的、风险较小的,哪些领域是充满挑战但潜在收益巨大的。然后,我们可以将大部分资源投入到前者以确保稳定收益,同时将小部分资源投入到后者以探索新的可能性。
通过采用杠铃策略,我们可以在保持稳健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反脆弱性。这种策略使我们能够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更加从容不迫,因为我们已经在不同领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布局。
杠铃思维是在保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以最低的成本去博取最大的回报。也就是说要学会做多手准备,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资源。看过一个网友的故事:之前疫情居家办公期间,少了上下班通勤,突然空闲很多。为了不在刷手机中消耗自己,她开始发展自己的爱好,研究各种菜品。当她把成品照片发到网上,竟意外收获很多赞,于是她看到商机,开启了上门做菜的副业。一来二去,不仅提升了厨艺,认识了朋友,还找到了赚钱的新路径。
底层思维三:拥抱失败,从失败中学习
失败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虽然痛苦,但却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和反思的机会。我们应该把失败看作是通往成功的垫脚石,而不是终点。
每次失败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失败,深入分析失败的原因,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重蹈覆辙,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保持积极的心态对于增强反脆弱性至关重要。当我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失败时,我们更容易从中找到新的机会和可能性。这种心态使我们能够在逆境中保持坚韧不拔,不断追求进步和超越。
小说《人生》中,穷学生马栓复读三年连预考都没考过,坐在地上崩溃撕书,没脸回家见父母。这时巧珍鼓励他:“这天底下哪能没路走,高考这条路走不了,说明是老天爷给别人的路,不是你的,你有自己的路。”顿悟的马栓不再执着高考这条路,回到家跟着父亲学制陶,写文案、印传单,和酒厂达成合作。销量大增后,马栓建起了窑厂,带着全村一起干,成了土专家,当上了万元户。假若没有失利后的勇敢尝试,马栓可能一直沉溺于“我太没用”的痛苦之中。而他勇敢一试,不仅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路,还带着全村人一起过上了好日子。这也印证了雷军说的一句话:“有机会一定要试一试,其实试错的成本并不高,而错过的成本非常高。”人的成长和成熟,都是在不断尝试中完成的。不要害怕走错,错了不代表无能,更不意味着人生从此一事无成。它只是宝贵经验的积累,“冤枉路”走多了,总能发现通往成功的那一条。那些试错所花费的成本,也终将成为人生的资本。
“一切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
这句话不仅是《反脆弱》一书的核心理念,也是塔勒布个人经历的写照。他认为,生活中的每一次挫折、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只有那些真正能够在困境中坚持下来,甚至因此变得更强大的人和组织,才能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立足。这种“反脆弱”的智慧不仅适用于金融市场,更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何将反脆弱应用于各个方面
反脆弱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全面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我们可以将反脆弱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结构性的提升。例如,在职业规划中,我们可以采用杠铃策略,同时追求稳定的工作收入和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以平衡风险和收益;在健康管理中,我们可以通过保持适度的压力和锻炼来增强身体的反脆弱性;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可以学会从冲突和分歧中寻找共同点,以建设性的方式解决问题。通过将反脆弱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实现全面的成长和进步。
在深入探讨反脆弱的理念后,我们不难发现其对个人成长的巨大重要性。反脆弱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仅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更要有从中寻找机会、化危为机的智慧。这种智慧,正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财富。
那么,如何将反脆弱的思维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呢?首先,我们需要学会接受并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成长的催化剂。只有当我们敢于正视不确定性,才能从中发现那些隐藏的机会。其次,我们要善于从失败中汲取经验,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每一次的挫折。失败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每一次的失败,都是我们成长的垫脚石。
在学习上,反脆弱的思维同样具有指导意义。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不应该选择逃避,而应该选择面对。通过不断地试错、反思和调整,我们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展望未来,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但是,只要我们拥有了反脆弱的思维,就能够勇敢地面对未来的任何挑战。因为我们知道,一切杀不死我们的,都将使我们变得更强大。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用反脆弱的思维去拥抱生活、拥抱学习、拥抱每一个不确定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