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肺癌术后2年复发、多处转移!年近70的她,如何扭转危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肺癌术后2年复发、多处转移!年近70的她,如何扭转危局?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stluciabj.cn/news/gsdt/1713942385.html

一位年近70的肺癌患者,在手术2年后不幸遭遇复发。虽然之后她也积极接受了大量治疗,但无奈病情反复,且副作用大到根本没办法耐受。通过一次美国专家远程咨询,这位患者惊讶的发现,原来自己之前众多的化疗副作用,可能白受了…

车女士的就医经历

车女士(化名)年近70,在一次体检中,发现左肺上叶存在混合磨玻璃结节,左肺下叶存在一枚肿块,已经达到3cm了。另外,她的右肺也有数枚磨玻璃结节。


来源:摄图网

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判断这枚肿块很可能是恶性肿瘤。由于其他结节都还很小,暂时无法分辨性质,因此医生很快通过手术切除了肿块所在的左下肺叶和左肺上叶的1枚结节,还对淋巴进行了清扫。

病理显示,切除下来的左肺肿块和结节均为恶性,而且纵膈淋巴结也有转移,都是高恶性的肺腺癌。

由于复发风险极高,车女士术后不久开始了辅助治疗,具体为PD-1药物帕博丽珠单抗和铂类化疗的“免疫+化疗”方案。辅助治疗结束后,她又开始了长时间的帕博丽珠单抗免疫维持性治疗。

对于肺癌等许多癌症,术后2年都是复发“高峰时间”,很不幸车女士没能冲过这关。刚好2年的时候,她的病情出现了反复:

影像检查显示,车女士右肺存在2cm左右的结节,双肺、纵膈、腹主动脉、右侧臀大肌外缘、甲状腺等多处存在活跃的可疑病灶。医生判断很可能肺癌已经全身扩散…


来源:摄图网

对于晚期肺癌,通常全身药物治疗是核心疗法,因此车女士开始了免疫联合化疗。然而令人郁闷的是,治疗完全没有任何效果,结节不仅没消失,反而缓慢地变大了。

另外,此前经基因检测显示,车女士也没有任何匹配的靶向药可用,故接下来她只好化疗,同时联用抗血管药物——贝伐单抗。

然而肿瘤尚未缓解,车女士的身体先扛不住了…她陆续出现了胸痛、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炎、心脏异常、高烧等问题。这让车女士似乎感到了死神的临近。

为求生,车女士毅然选择了预约美国肺癌专家Rabin博士,以视频远程咨询的方式为自己提供后续治疗指导。

专家咨询内容分享

Rabin博士详细了解了车女士既往治疗经历和当前病情后,很快给出了专业指导。

咨询开始后,博士一开口,就让车女士一下子看到了巨大的希望:

“根据您的既往影像检查结果,我看到右肺上叶的结节确实在缓慢增长,但其他大量的肺内、肺外结节却没什么明显变化,所以未必是转移。我认为它们非常可能大部分都不是肺癌。”

博士还认为,目前右肺上体积蕞大的“复发肿瘤”,并不像是之前肺癌的复发灶,而更像是单独的新肺癌——第二原发肺癌

之所以如此判断,是根据车女士此前的基因检测结果。经过基因报告解读,博士发现初次患癌时,车女士肿瘤组织的基因突变类型和这一次完全不同,肿瘤并不是一回事。

而以上判断,会给车女士的治疗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来源:摄图网

因为对于尚未出现远端转移的第二原发肺癌,可以通过手术、立体定向放疗或消融介入等局部疗法实现根治,而非只能使用化疗、抗血管药物等全身治疗延续生命!

考虑到车女士的年龄、既往手术史和当前身体状况,博士认为本次根治应选择损伤相对较小的立体定向放疗或消融介入治疗。

但与此同时,车女士的基因检测报告显示,她携带有ATM基因杂合突变,这类患者接受放疗容易出现肺损伤。因此应当和放疗专家充分沟通,明确放疗的利弊后再做判断。

至于当前所使用的化疗、抗血管药物方案,博士表示,她没必要使用这些治疗,且当前方案副作用对患者太大,根本无法耐受。即便未来真的需要药物治疗,也应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耐受。

看完了本案例,读者朋友能了解,肺癌患者在开展治疗前,一定要尽可能借助权威专家的知识、经验,来为自己辨别是否有必要手术、是否真的利大于弊、有无其它更好的方案等等。

其次,在精准医学时代,基因检测结果异常重要。它不单单可用来匹配靶向药,还可能指导其它治疗。一定要找水平足够高的专家,来为自己好好解读基因检测结果。

关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

盛诺一家官方签约合作医院——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成立于1947年,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教学附属癌症专科医院,也是美国联邦政府指定的综合性癌症治疗中心。

医院拥有4000名员工,每年接待约300000名患者,因其在临床治疗及研究方面的双重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声名远扬。医院的医生,很多同时也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教授,包括多位全球著名专家。

如前院长Baruj Benacerraf揭示了人体免疫系统的遗传学基础,获得1980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另外一位医院专家William G. Kaelin Jr.破译了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的机制,获得2019年诺贝尔医学奖

医院程碑式的成就还包括:更早发现PD-L1,促进了PD-1抑制剂的开发;开发了头个经联邦政府批准的治疗型癌症疫苗;研发了新一代的抗癌药物“免疫毒素”;率先对肝脏进行选择性内放射治疗等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