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泡一壶生命的茶:在脆弱中寻找坚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泡一壶生命的茶:在脆弱中寻找坚强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03/21/11222586_1133074044.shtml

维摩居士曾言:“是身无常,无强无力无坚,速朽之法,不可信也。”这番话如同一盏茶香,引领我们在生命的脆弱中寻找内在的坚强。


维摩居士躺在病床上,他的朋友们围坐在旁边。他微笑着,语气温和而坚定地说:“我们得搞清楚,这副父母赐予的身体,它不是永远不变的。它不结实,像个玻璃杯,一不小心就可能碎掉。说不定哪天它就离我们而去了,所以,别太依赖它。”

“速朽之法,不可信也”,维摩诘居士用自己生病的例子,给来探望他的朋友们上了一课,告诉他们身体是多么的脆弱和短暂。就像随时可能熄灭的蜡烛,转瞬即逝。

维摩居士还进一步说,我们的身体没有真正的力量,也不坚固,它很快就会衰老和消逝。他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要我们别太迷恋自己的身体,要我们认识到真正的自我不是这个会衰老和消逝的身体,而是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灵魂,或者说是我们的法身。别被这个肉体迷惑了,要看到更深层次的自己,那个不受肉体限制的真正的自我。

“诸仁者!是身为苦为恼,众病所集。”,这句话一针见血,直指我们身体的脆弱和痛苦。想想看,我们所有的痛苦和烦恼,不都是因为有了这个肉体吗?

佛法说我们这个世界,还有我们自己的身体,都是由四种超基础元素组成的,这就是“四大”:地、水、火、风。这四样东西,就像是构成万物的积木,地给我们坚硬,水给我们湿润,火给我们温暖,风给我们流动。想想看,我们的头发、骨头就是地,血液和汗水就是水,体温就是火,呼吸就是风。

佛法里说,这四大元素得和谐相处,它们得平衡,这样我们的身体才能健康。佛经里也讲了,我们的身体就像个小宇宙,得靠地、水、火、风这四种元素保持平衡,不然就容易生病。经文里还提到了生病的三种原因:体质里的四大元素不协调,饮食和生活的节奏不对,还有一年四季的变化。

如果它们失衡了,那可就麻烦了,身体就要闹毛病。而且,佛法还提醒咱们,“四大皆空”,意思就是说,这些元素都是暂时的,没有永远不变的实体。

再说说“五蕴”,这是佛教对人的身心现象的分析。五蕴包括色蕴、受蕴、想蕴、行蕴和识蕴,它们是我们身心的五个小伙伴。色蕴就是四大,受蕴到识蕴就是我们的精神世界。这告诉我们,我们的存在不只是肉体,还有感受、想法、行为和意识。

佛教的智慧就是帮我们看透这些,明白四大和五蕴都是暂时的,没有一样是抓得住的。这样,我们就能放下对物质的贪恋,对自我的误解,走向真正的自由和觉醒。

就像我们要保持房间的整洁一样,我们也得注意身体里的元素平衡,吃得健康,生活得有节奏,还要适应四季的变化。这样,身体才能健康,远离病痛。

就像佛经里说的,我们这一生可能会遇到的疾病,大大小小加起来有四百多种,都是因为地、水、火、风这四大元素的不调和造成的。

老子也说过,“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他觉得自己之所以有这么多烦恼,就是因为太看重这个身体了。如果我们能看开点,不被身体所束缚,那烦恼自然就少了。

“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对自己的身体太娇惯。“怙”和“恃”在古时候都是指依赖,就像孩子们依赖父母的保护和支持一样。

就像一个没了爸爸的孩子被称为“无怙”,一个没了妈妈的孩子被称为“无恃”,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故意去吃苦,而是说我们不能太依赖身体。如果一个人总是依赖自己的身体,那他就不够独立和坚强。佛法其实是在鼓励我们,要有智慧,要独立,就算身体有点不舒服,或者有一天我们失去了它,我们的内心也能保持平静和坚强。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违反直觉,但事实就是这样:我们越自律,越健康。所以啊,别总是溺爱身体,有时候让它吃点苦,其实是为了它好。

接下来,维摩居士的每一句话语,都是我们修行的宝典,是开启心灵和悟道的金钥匙。

“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我们这具躯体,脆弱得就像水面上轻轻一碰就破的泡沫。细胞、血液、血球,还有包裹着它们的皮肤,构成了我们的模样,但这一切,就像是一触即溃的泡沫,稍不留神就散了。

“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我们的身体,就像那些短暂的水泡,一眨眼就消失了,仿佛须臾片刻间,生命就消逝了。

说到“须臾”,古人用它来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就像是一眨眼的工夫。苏轼的《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这种感觉,就像是我们在看一场烟花,虽然美丽,但转眼就消失了,留下的只有回忆。

“是身如焰,从渴爱生”。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团火,是被我们内心的欲望和渴望给点燃的。你看那些充满干劲、满脸红光的人,他们眼神里、身体里像是有股火在燃烧,整个人看起来特别有活力。但如果身体和心情都不太好,那火光就显得没那么亮了。

那这火是怎么烧起来的呢?其实就是我们心里的那些欲望。说到男女之间的情欲爱欲,本质上就是身体里的荷尔蒙在起作用。但如果我们能够用智慧和意志,把这些欲望引导到正途上,那就大不一样了。欲望本身不是坏事,关键在于怎么去驾驭它。

佛经里头说,佛陀讲法的时候,面门放光,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这其实是在形容佛陀讲经的时候那种庄严神圣的气场,还有他那些教法能有多深远的影响。在佛教里,佛陀就像是个超级智慧和超级慈悲的存在,他一开口,那些话就能启发大家,点亮人心里的灯。

这就好比我们的身体,在不同的光线下,从不同角度看,会显出不同的色彩。不同的人看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佛陀的教诲就像是光,照进每个人心里,让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内心的色彩。

“是身如焰,从渴爱生”,这句话挺深的,它说的好好审视自己。比如,当你特想得到啥,或者特想见着谁,那感觉就像嗓子冒烟急着要喝水似的。但如果你能用清醒的头脑,别那么急功近利,把这种冲动变成一种高级的追求,那你身体里的那股劲儿,不管是荷尔蒙还是精气神,都能提升到一个清新的境界,让你感到一种从里到外的清爽和舒服,你整个人都会因为这个变化而变得更好。

虽然维摩居士好像对我们的身体不怎么看好,说得它就像是路边的野草一样不值一提,但其实他这是在提醒咱们,别太把身体当回事,别让它成为我们追求的终点。得超越这些,找到那个真正的、不受身体限制的自我。

我们这身体,其实来得非常不容易。像佛经里说的,凡夫的身体是从渴望和爱欲中来的,得有父母双方的那份情感交流,再加上我们的中阴身,这三者一结合,才投胎成了我们现在的样子。如果只有精子和卵子,没有那个神识加入,那是成不了胎的。

“中阴身”,佛法里描述它是我们生命结束后,灵魂还没找到新家之前的那段“漂泊期”。这不是个实体,而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状态。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的意识可能会经历各种奇奇怪怪的幻觉和变化。

这个中阴身,就像是人这辈子和下辈子之间的一座桥。对于修行的人来说,这段时间特别关键。可能会遇到各种心里的纠结和诱惑,所以得保持清醒,坚守自己的信念。修行者通常会提前准备,学习如何应对,确保在这个重要的时刻能够保持正念,平平安安地过渡到下一世。

所以说,能得到这个人身,真的是挺难得的。虽然维摩居士在《维摩诘经》里头,好像对这个身体挺不以为然的,但其实他是告诉我们,这不是修行的终点,不要执着。要好好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身体。

佛陀曾经说过,人生有四件难事:“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明师难遇,佛法难闻”。他用一个比喻来形容我们得到人身的机会有多小:一只瞎眼的乌龟在茫茫大海里游,海面上漂着一个有孔的木轮,这只乌龟要浮出水面,而且头还得正好穿过那个小孔。这几率得多小啊!

用现代的生理学知识来理解,佛陀几千年前的话还真是挺实在的:想象一下,男人一次释放的精子数都数不清,就像海里游着几亿只瞎眼的乌龟。它们要想成功游进女性身体,还得赶上排卵期,这几率得多小啊。每个月,女性就排那么一个卵子,那么多精子里,只有那么一个能成功配上对,其他的都得说拜拜。就算受精成功了,还得在妈妈肚子里平平安安地待上十个月,最后还得顺利出生,这一连串,非常不容易,对不对?

这么一琢磨,我们能做人,真的是太幸运了!无比珍贵。

现在有幸得到了这个人身,还能听到佛法,要是不好好珍惜,不好好修行,下一次再想遇到这样的机会,那可就难上加难了。可能要等上“百千万劫”,才能再有这样的机缘。

“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我们的身体外表看起来可能挺结实,但其实就像芭蕉树一样,里面是空的。这告诉我们,身体这东西,别看它现在能跑能跳,其实本质上是脆弱的,不是坚不可摧的。

“是身如幻,从颠倒起。”虽然我们总觉得自己的身体是实实在在的,但如果翻翻旧相册,看看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或者摸摸已故亲人留下的那些小物件,就会突然觉得,人生就跟做了一场梦似的。

我们的身体,就像是旅途中的伙伴,它陪我们走这一程,但不会永远陪着咱们。总有一天,它会和咱们说再见。重要的是,心灵,思想,这些才是真正能陪伴我们长久的东西。

这就引出了一个哲学大问题:这个身体,它真的代表了“我”吗?在佛教的一些教义里,人们认为这个身体并不是真正的“我”,因为它是由“四大”——地、水、火、风构成的,这些都是暂时的、不实在的。但是,如果这些都是空的,那它们又是从哪儿来的呢?为什么会存在“四大”?这又是另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

这些话都是在提醒我们,别太把身体当回事,它只是生命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是身如梦,为虚妄见。”我们总觉得自己的身体是实实在在的,能做这做那,但其实这种看法就像是在白日做梦,是一种错觉。我们把虚幻的东西当成了真的,就像是在梦里一样,梦里的感觉再真实,醒来后不也是什么都没有吗?

“是身如影,从业缘现。”这句话就更有意思了。你看,每个人都有五官,但长相、健康状况、身体完整度都不一样。这些差异,并不是这一世偶然发生的,而是很多世以来的因缘和业力累积的结果。所以,我们的身体,就像是果报的影子,反映出了我们过去的行为和选择。

身体只是外在的表现,真正重要的是内在的因缘和业力。我们得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

维摩居士说我们人的身体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是身如响,属诸因缘。”就像声音是由各种因素影响产生的,我们的身体也是由一大堆因缘条件组合而成的。

“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云彩在天上飘来飘去,一会儿就变了样,我们的身体和生命也是一样,时刻在变化,没有一刻是停止的。

“是身如电,念念不住。”别只是用耳朵听这些道理,要用心去体会。这些道理不是说来听听就算了,要真正内化到心里去。就像闪电一样,一闪而过,我们的念头也是一个接一个,抓都抓不住。

“是身无主,为如地。”我们说这块地是我的,那块地是你的,其实这都是人定的规则。大地本身不属于任何人,我们的身体也一样,它不是我们能完全掌控的。

“是身无我,为如火。是身无寿,为如风。”身体就像火一样,烧完了就没了;也像风一样,吹过就没了,没有什么固定的寿命可言。

“是身无人,为如水。”我们每个人虽然都有一个身体,但这个身体就像流水一样,你看到的这一刻已经过去了,永远不会回头。

“是身不实,四大为家。”我们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这“四大”组成的,就像是四个房东合伙搭建了一间房子,我们住在里面,还得不停地“交租”——吃饭、洗澡、睡觉。

“是身为空,离我我所。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身体其实是空的,没有所谓的“我”,也没有什么自我意识,就像那些没有生命的草木和瓦砾一样。

“是身无作,风力所转。是身不净,秽恶充满。”身体能动,是因为有一口气在,这口气就是风。风没了,身体也就动不了了。而且,别看身体外表可能还挺光鲜,其实里面都是些不干净的东西。

“是身为虚伪,虽假以澡浴衣食,必归磨灭。是身为灾,百一病恼。”我们给身体洗澡、穿衣、喂吃的,但这些终究都是留不住的,身体最终都会消逝。身体也是一切病痛的根源,各种各样的病都能找上它。

“是身如丘井,为老所逼。是身无定,为要当死。”身体就像个陷阱,我们被困在里面,眼看着衰老和死亡一天天逼近。

“是身如毒蛇,如怨贼,如空聚,阴界诸入所共合成。”身体有时候也挺可怕的,我们忙忙碌碌,其实都是为了满足这个身体的需求,而不是为了真正的自我。

这些话都是维摩居士用来点醒咱们的,让我们别太执着于这个身体,因为它终究不是永恒的,不是真正的“我”。

想象一下,我们的生命就像一壶茶,需要细心泡。茶叶在水中缓缓展开,释放出香气,就像我们在生活中经历的种种,最终汇聚成独特的人生味道。茶的香气虽然飘渺,却能在瞬间给予我们力量和宁静。

正如维摩居士所言,我们的身体和生命都是暂时的,就像茶的香气,转瞬即逝。但正是这短暂的存在,让我们更加珍惜每一个瞬间,每一次呼吸,每一次感悟。

在泡制生命这壶茶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在脆弱中寻找坚强。我们的身体可能会衰老,但我们的精神可以不朽。我们的生命可能会结束,但我们的智慧可以传承。

所以,让我们在泡一壶生命的茶时,不仅品味它的香气,更体会它的深意。在每一次的品味中,寻找那份超越肉体的坚强和宁静。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