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拉康丨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拉康丨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3103920/

勒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著名的格言“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一直是现代哲学和认识论的基石。这句话捕捉了笛卡尔试图通过将知识基于思考行为来建立一个安全的基础的尝试。然而,法国精神分析家和哲学家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在他的精神分析框架内对这一陈述进行了独特而复杂的重新诠释。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拉康派理论对“我思故我在”的理解,探讨它如何与拉康派的重要概念(如无意识、主体性、语言和欲望)交织在一起。通过研究拉康对笛卡尔极端观点的独特视角,我们可以洞察拉康派精神分析如何挑战传统哲学假设,并提供一种全新的透镜,以理解人类存在和主体性。

无意识与主体性

拉康派理论的核心是无意识的概念,它是一个塑造人类行为的领域,其中包括被压抑的欲望、恐惧和幻想,而这些都是在无意识的意识下塑造的。与笛卡尔强调意识思维作为存在的基础不同,拉康引入了无意识在主体性上产生重要影响的概念。对于拉康来说,笛卡尔的“我思”不足以解释人类主体性的复杂性,因为它忽视了推动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的无意识力量。

拉康对“我思”进行的重新诠释始于承认无意识的存在,他将其定义为“他者”。他者包括外部世界和语言、文化的象征秩序。根据拉康,主体的自我感知和身份是通过与他者的互动而产生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思,故我在”变成了“我被他者认可,所以我存在”。拉康强调,主体的身份不仅通过内部内省形成,而且还通过与他者的凝视、语言和社会规范相互关系来构建。

语言和象征秩序

拉康从笛卡尔那里的分歧在于他对语言作为构建主体性的关键中介者的强调。而笛卡尔的“我思”暗示了一个独立获得自我确定性的个体意识,拉康则认为语言在塑造我们对自我和现实的感知中起着关键作用。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而且是一种构建我们对世界理解的符号系统。

拉康引入了“镜像阶段”的概念,以说明语言在主体性形成中的作用。他认为,在婴儿期,当一个孩子第一次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反映时,他们会经历一种自我认知和对图像的认同的瞬间。这种认知是一种塑造性体验,它在儿童支离破碎的自我中产生了统一和连贯感。然而,拉康认为这种统一是虚幻的,因为它依赖于外部图像和符号来创建身份感。

欲望和缺失

拉康派理论的另一个关键方面与对“我思”的重新诠释相关,那就是欲望的概念。拉康认为,人类的欲望从不会得到满足,根源于基本的缺失或空虚。这种缺失源自于从与母亲的前语言状态过渡到语言和文化的象征秩序。这一关键时刻引发了对满足的永久性追求,因为个体试图恢复失去的统一感。

与笛卡尔通过思考断言的自我确定性相比,拉康认为主体的存在是以这种固有的缺失和对完整性的欲望为特点的。笛卡尔的“我正在思考”变成了“我正在渴望”,欲望成为人类行为和选择的驱动力。拉康的重新诠释与东方哲学中的无常和不满的概念更加接近,而不是与笛卡尔的追求确定性相一致。

自我和碎片化

拉康的观点进一步挑战了笛卡尔关于一个连贯和自治的自我概念,他引入了“自我”概念。根据拉康,自我不是一个稳定和统一的实体,而是从象征秩序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构造。这个自我以碎片化为特点,因为主体的自我感知在意识和无意识的力量之间分裂。

在这种情况下,“我思”可以被理解为自我确定性的短暂幻觉,在碎片化的自我内部产生。拉康认为,这种幻觉通过与符号、图像和社会角色的不断认同过程来维持。然而,这种认同是不稳定的,因为无意识不断破坏自我的稳定。因此,“我思,故我在”在更广泛的不确定和碎片化背景下成为一个短暂的肯定。

综上,拉康派理论为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提供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重新诠释,挑战了关于自我、意识和知识的传统理解。通过强调无意识、语言、欲望和碎片化的作用,拉康引入了一个更为复杂和细致入微的观点,更加接近精神分析的洞察力,而不是笛卡尔的确定性。对于拉康来说,主体的存在是在意识和无意识力量、语言和永恒的欲望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根本上使“我”的概念变得复杂,统一和自我封闭的概念也变得更加复杂。这种重新诠释引导我们重新思考人类主体性的基础,质疑内省、语言和无意识在塑造我们对存在的理解中的作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