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奖励、补贴!杭州“新雏鹰”3年计划培育300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奖励、补贴!杭州“新雏鹰”3年计划培育300家!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703136

杭州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发力,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培育300家“新雏鹰”企业。这一计划不仅体现了杭州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雄心,也为未来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近年来,杭州市科技局坚持创新制胜工作导向,以“226”科技创新工作体系(两个目标、两大工程、六个突破)为抓手,全力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杭州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持续提升

据杭州市科技局局长楼秀华介绍,2023年,杭州全社会R&D经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3.92%,连续3年在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排名中居第14位,连续4年获省科技创新鼎,连续14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今年以来,杭州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持续提升,1-10月,全市规上工业研发费用682.5亿元,同比增长3.2%,1-11月,全市技术交易额达到1249亿元,均居全省第一。1-11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882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72.33%,创历年新高。

五个方面推进全年工作

2023年底,杭州出台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多措并举,持续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近年来,杭州市科技局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推进工作:

  1. 构建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积极构建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截至2023年底,杭州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062家,总量持续保持全国城市第5位,2024年,预计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00家以上。全市共认定省科技小巨人70家,省科技领军企业34家,均居全省首位。制定新一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4条科技创新政策,配套出台研发类科技保险补助、企业研发总部奖励等操作细则,累计下达科技惠企资金16.2亿元。

  2.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市重点科研项目遴选机制和组织模式,紧扣五大产业生态圈重点领域,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卡脖子”难题。争取中央引导地方科技专项23项,牵头组织实施国省重点研发项目246项,实施市重点科研计划项目103项,推荐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91项。获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20项,占全省的2/3,实现国产替代35项。

  3. 打造企业研发机构创新矩阵。持续深化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工作。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申报创建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省企业研究院、省企业研发中心与市企业研发中心,进一步推动企业创新能级提升。截至目前,杭州拥有省重点企业研究院149家,省企业研究院695家,省企业研发中心2234家,市企业研发中心4266家。

  4. 完善全链条孵化体系。围绕五大产业生态圈,着力培育创新创业载体,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成果转化园(加速器)—科技园区”的全链条孵化体系,建设“科技大脑+天堂e创”数字化平台,夯实“热带雨林式”孵化土壤。目前,杭州已培育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613家。国家级孵化器数量达65家,连续12年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全市孵化空间面积超65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7万家,直接带动就业超18万人。

  5. 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近年来,围绕人工智能、脑机接口、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杭州积极探索“前沿技术发现-应用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培育壮大”的未来产业全链条培育机制。杭州市科技局最新印发的《杭州市“新雏鹰”企业培育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未来产业导向。明确“新雏鹰”企业的产品(服务)所属产业领域须为我省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突出培育扶持一批新领域新赛道企业。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继续聚焦未来产业硬科技企业培育,加速推进“新雏鹰”企业培育计划,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注入强劲的创新动力。

《杭州市“新雏鹰”企业培育管理办法》制定印发

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为加强科技企业源头培育,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创新推动未来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市科技局制定了《杭州市“新雏鹰”企业培育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已于9月9日正式印发。

据杭州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俞钧介绍,《管理办法》围绕主要目标、认定条件、申报程序、支持政策、日常管理、附则等6个部分提出具体政策条款。《管理办法》主要体现了三个重要特点:一是突出未来产业导向;二是强化梯队培育机制;三是发挥选种育种作用。

政策支持与认定条件

培育“新雏鹰”企业可以有效促进杭州未来产业发展。对新认定的“新雏鹰”企业,具体政策支持包括:

  1. 认定奖励。对首次认定的“新雏鹰”企业,单个企业最高奖励50万元。

  2. 研发支持。“新雏鹰”企业可纳入企业研发投入补助政策覆盖范围,按其年研发投入总量或增量给予分档分类支持,单个企业最高补助300万元。

  3. 科技保险。支持“新雏鹰”企业购买科技研发、成果转化风险类科技保险,按不超过年度实际保费的50%给予保费补助,单个企业最高50万元。

  4. 活动支撑。推动大型科研仪器向“新雏鹰”企业开放共享,在杭州科技创新信息资源导航平台上,也可以免费下载科技文献资源。另外,还会组织举办“新雏鹰”企业训练营,搭建多元化交流服务平台。

在“新雏鹰”企业的认定条件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新雏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必须属于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合成生物、低空经济等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领域。

  2. 本《管理办法》中的“新雏鹰”企业,与2020年制定出台的《关于印发<杭州市“雏鹰计划”企业培育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杭科高〔2020〕71号)中的“雏鹰企业”非延续关系,两者无直接关联。

  3. 申报企业必须是在有效期内的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超过5年,企业上年度研发人员占比不低于20%,且研发费用占同期营业收入比重不低于10%等。

  4. 企业获得核心知识产权方式为自主研发,包括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不包括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等。

科技企业培育举措

杭州计划培育认定的“新雏鹰”企业和之前的各类科技企业互相补充。市科技局在科技企业培育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举措:

  1. 构建科技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根据科技企业成长路线图,构建多层次、分阶段、递进式成长体系,实现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打造雁阵型科技企业梯队。开展“高新企业规上化、规上企业高新化”行动,提升国高企发展质量,助推科技企业快成长、上规模。

  2. 支持科技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围绕杭州市的五大产业生态圈,支持科技企业开展原创性研发,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实施规上工业企业“两清零一提升”行动,开展5000万以上工业企业无研发费用、1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无研发机构清零行动。发挥科技企业出题者作用,鼓励“场景+攻关”“订单+攻关”等模式,围绕重大任务开展协同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 完善全链条孵化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打造“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行”双创服务模式。鼓励孵化“飞地”建设,支持西部县(市)创办孵化载体,在主城区设立“科创飞地”“共富飞地”等,推动形成全覆盖一体化高质量协同发展格局。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高校院所、投资机构等开展垂直孵化,扩大孵化载体建设覆盖面,促进更多成果在杭州落地转化。

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

着力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是近年来杭州重点工作之一,此次“新雏鹰”政策的出台也能更好深化杭州的成果转移转化建设。下一步市科技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的作用:

  1.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底,市政府出台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更大力度实施企业研发投入补助,扩大政策覆盖面,提高补助强度,积极做好这些黄金政策的落实兑现,发挥科技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推动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应享尽享”。

  2. 强化龙头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建设。以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或项目为牵引,推进产业协同创新,支持龙头企业或关键环节主导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2024年,聚焦芯片、云计算、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类脑智能、人工智能、关键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为在杭企业和高校院所争取中央引导地方科技专项23项,组织实施国省重点研发项目246项。

  3. 深化产学研创新协作。探索建立“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的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机制。今年,杭州重点构建环大学大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建设推进机制,已启动西湖区环紫金港、滨江区环大装置、余杭区环之江实验室、钱塘区环大学城等四个创新生态圈建设,明年继续迭代升级,构建“两翼驱动、多点联动”的创新生态圈空间布局。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