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历史上的“童养媳”到底什么样?揭秘古代“童养媳”的生活状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历史上的“童养媳”到底什么样?揭秘古代“童养媳”的生活状态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0366859510566814

童养媳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种特殊的婚姻制度,它起源于宋朝,盛行于明清时期。这种制度下,女孩在幼年时就被送到夫家,待成年后成为儿媳。童养媳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问题,但同时也给这些女孩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折磨。

旧时,童养媳这一习俗在中国大地上盛行,如同一股潜流,悄然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所谓童养媳,便是那些年幼时被领养,待成年后成为人家儿媳的女子。这一习俗的盛行,源于当时社会的贫穷与落后,百姓生活困顿,童养媳制度应运而生,既省去了繁琐的婚礼开支,又解决了人口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宋朝时期,上层社会便已开始盛行童幼许婚的风俗。据《宋史·后妃传》记载,宋英宗高皇后自幼便在皇宫中长大,与英宗同年,仁宗皇帝预言二人将来必定结为夫妻。果然,二人长大后成婚,共同孕育了神宗皇帝。这样的情形在当时的金朝也同样普遍,金世宗亦曾提及自己四五岁时便与皇后订婚的往事。

童养媳这一习俗在民间更是屡见不鲜,宋代受婚姻论财以及童幼许婚的影响,童养媳逐步流行,并成为了一种社会习俗。据《元史·刑法志》记载,童养媳甚至被写入了正式法律,成为了当时的社会问题。

那么,童养媳对两家究竟有何好处呢?在清代,童养媳制度在一些地方已有明确的规定。女方家庭无需准备嫁妆,而在江南地区,更有明文规定女家不得向男家索要礼节钱,亦无需陪送嫁妆。对于男方家庭而言,童养媳既节省了一笔聘财,又增添了一个廉价的劳动力。对于女方家庭而言,将女儿送人做童养媳,既减轻了抚养负担,又无需为女儿长大后的嫁妆费心。这对于当时的大多数家庭,尤其是贫苦人家来说,无疑是一种解脱。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然而,童养媳在男方家中的生活却并非如人们所想的那般美好。她们如同奴婢一般,饱受公婆的虐待和驱使。她们需要起早贪黑地劳作,身心备受折磨。这种婚姻制度使得妇女的地位更加低下,成为了自宋元以来摧残妇女的野蛮、落后的一种婚姻形式。童养媳被送到男方家中后,往往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她们整日待在家中做家务,还要忍受婆婆的虐待。如果遇到恶婆婆,更是要遭受无尽的打骂和折磨。公婆为了让儿媳妇今后能够规规矩矩地侍候他们,会想尽办法制服她。打骂成了家常便饭,而繁重的家务劳动更是压得童养媳喘不过气来。她们敢怒而不敢言,只能默默承受这种深重的痛苦。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清代著名文人郑板桥曾写过一首同情童养媳、指责婆母的诗《姑恶》。诗中描述了童养媳在夫家的悲惨生活:“小妇年十二,辞家事翁姑。……姑令杂作苦,持刀入中厨。……析薪纤手破,执热十指枯。……姑曰幼不教,长大难管拘

今日肆詈辱,明日鞭挞俱。五日无完衣,十日无完肤。吞声向暗壁,啾唧微叹吁。姑云是诅咒,执杖持刀锫。岂无父母来,洗泪饰欢娱。岂无兄弟问,忍痛称姑劬。疤痕掩破襟,秃发云病疏。一言及姑恶,生命无须臾。”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童养媳在夫家所遭受的苦难和折磨,让人不禁为她们的命运感到痛心和惋惜。虽然元明清各代对指腹为婚以及童婚等习俗在律法上都有所禁止,但民间童养媳现象仍然盛行。贩卖人口者甚至以童养为名,诈骗钱财贩卖女子,其行为令人发指。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童养媳这一陋习才得到了真正的治理与遏制。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首往昔,童养媳制度的盛行无疑是社会落后和贫困的缩影。真心希望这种现象能够彻底消失,不要再“死灰复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