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微信记录成为有效证据?法官建议你这样做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如何让微信记录成为有效证据?法官建议你这样做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430520
随着微信成为人们日常沟通的主要工具之一,微信记录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许多人在提交微信记录作为证据时往往存在诸多疑问和困惑。本文将从微信证据的属性和表现形式、提交和保存方法、法庭出示流程以及转账记录导出等方面,为您提供详细的指导和建议。
微信证据有哪些属性和表现形式?
微信证据的属性
微信证据主要是指微信聊天记录、微信转账支付凭证等,根据《民事诉讼法》及《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规定》,微信证据属于“电子数据”的范畴。
微信证据的表现形式
根据微信记录形成的方式,微信证据分为文字微信记录、图片微信记录、语音微信记录、视频微信记录、网络连接和转账支付信息。
诉讼中该怎样提交、保存和固定微信证据呢?
如何提交微信证据?
收集电子数据的程序、内容、方式等直接决定了证据自身的真实性、合法性、证明力及与待证事实的关联性。因此,当事人在向法院提交微信证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提交双方个人信息界面。个人信息界面包括微信头像、昵称、微信号、地区等信息,可以帮助判断当事人身份的真实性;
- 微信聊天记录确保完整。提交微信聊天记录时必须完整不间断,不能只截取对自己有利的部分,不可向法庭提交经过删除或者编辑过的聊天记录。
如何保存和固定微信证据?
- 妥善保管手机原始载体。要慎用微信清理功能,微信功能中的“一键瘦身”“垃圾清理”等自动清理功能要慎用,存有关键信息的聊天内容最好不进行清理;
- 善用证据保全维护自身权益。若手机换新、手机内存不够或客观上无法保留原手机,建议对于关键性内容予以证据保全。当事人可到公证处进行公证或者采取其他可靠方式进行微信内容的保全。
如何向法庭出示微信证据?
当法官在法庭上要求出示微信的原始载体、登录软件后出示电子证据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展示,并与已向法院提交的固定好的电子证据中的图片、音频、视频进行一致性核对:
- 微信账户持有人当庭登录微信,向法庭展示登录时所使用的账户名称;
- 在本人的通讯录中查找对方用户,点击查看个人信息,向法庭展示个人信息界面中对方的备注名称、昵称、微信号、手机号等具有身份指向性的内容;
- 在个人信息界面点击“发消息”进入通信对话框,逐一展示对话过程中生成的信息内容,对文本文件、图片、音频、视频、转账或者发红包内容,应当点击打开展示;
- 展示转账信息时,应点击通讯对话框中的聊天详情——查看转账记录,展示转账支付信息。
微信转账记录找不到了,如何导出有效账单?
以下几点实践中容易忽视的问题需注意:
- 提交微信聊天记录截图时,要特别注意显示日期,如果是对话当天截图,则只能显示具体时间(××分××秒),无法显示××年××月××日,如日后作为证据提交,最好再重新截一次有日期显示的版本;
- 对含有微信语音的页面截图时,注意将语音转文字后再截图,否则截图无法展示聊天内容;
- 若微信聊天记录中存在音频、视频等内容,要提前用光盘等存储设备保存后提交法院,庭前由法庭发送给其他当事人核实,提高庭审效率;
- 建议在提交转账明细作为证据时,将双方涉案往来的转账明细特别标注,方便法庭审查。
本文内容来源于丰台法院、京法网事
热门推荐
如何提升开发项目的能力
HALCON手眼标定基本原理详解
版权共享是什么?一文读懂版权共享的概念、法律背景与实践方法
打瓜常见病虫害发病症状及其防治对策
国际金价反弹,机构乐观预测2025年走势
央视点名洗洁精中含甲醛、会致癌?劝告:这3种洗洁精真的要少用
氧气传感器测量原理
10系显卡天梯图:全面评估最新显卡性能
广西再添一座新民用运输机场,总占地面积3000亩,机位数量为8个
探寻宝塔菜的功效与作用(掌握宝塔菜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
宝塔菜是什么菜 宝塔菜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青菜的挑选小窍门
城中村探秘:如何辨别城市中的村庄特征
浅谈城中村改造中的空间规划与设计
重庆西站周边规划方案出炉:打造高效便捷的交通枢纽和宜居社区
2024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区域分布分析:上海和北京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组图】
中医护肝秘方:5味中药泡水饮,滋养肝脏,守护健康人生
什么是条件单?条件单的使用场景和操作技巧有哪些?
怎样清洗洗衣机 家庭洗衣机的清洗方法
韩国辣白菜的腌制方法:从选材到发酵的完整指南
现代简约风格:以简胜繁的家居美学
现代简约风格设计元素与装饰材料全解析
麦粒肿(针眼)的成因、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全解析
荷花几月开花?花期有多长?
盾构机:隧道掘进的专用工程机械
北斗系统到底有多少颗卫星?
北斗三号系统:强大导航服务,多元功能领航
什么是财产索回
围棋与心理学:一位棋手的心路历程
阿里整改与蚂蚁集团变局:企业去“人”化的深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