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命的5本书
关于生命的5本书
生命是什么?这是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从古至今,无数智者都在探寻生命的真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五本关于生命的经典著作,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生命的奥秘。
《生命之用》:英国银行家的智慧人生
英国银行家、自由政治家、慈善家、科学家和博学家卢伯克爵士说:“人生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充分利用自己的生命”,并问:“我们如何才能充分利用生命这笔财富?
本书就是卢伯克回答“如何使用生命”的答案之书,从“论机智”“论钱财”“谈休闲养心”“论健康”“谈国民教育”“谈自我教育”等角度回答了生命的用途这一重大问题,与《培根随笔集》很像,是一本充满智慧的散文集,但是语言更加简明,内容更贴近现代生活,其中篇章被纳入英语教材,是尤其适合青年人阅读的人生指南。
精彩书摘
叔本华曾注意到,他的学问虽说没给他带来任何收入,但却为他节省了大量开支。作为一个民族,我们必须怀着感激之心承认,科学不但大大增加了我们的收益,还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大大减少了我们的支出。我们花在学校、图书馆和博物馆上的钱与其说是开销,不如说是投资。不过,我们提倡兴建学校和公共图书馆,并非因为它们能替我们省钱,而是因为它们能让我们的同胞生活得更轻松愉快。须知穷人的生活几乎没什么乐趣可言。
《生命之乐》:走出迷茫的人生指南
《生命之乐》是卢伯克在《生命之用》外的另一部散文集,可作为姊妹篇搭配阅读。英国银行家、政治家、人类学家、博物学家、文学家约翰·卢伯克爵士在《生命之乐》中以23篇文章罗列了人生中的乐事,借此鼓励青年人走出对未来的迷茫,走出情绪低谷,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开启自己的漫长旅程。
精彩书摘
我们不应该把对自己或别人的责任描绘成一位苛刻的监工,而是一位善良、充满同情心的母亲。她时刻保护我们免受焦虑、忧愁的困扰,引导我们踏上一条平坦的心路。
远离人群,孤立自己,多数情况下,你只能过着灰暗、自私的生活。责任使我们看到自身的价值、生活的意义,并可摆脱人生的诸多烦恼
但是,如何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气,饱含激情,富于情趣,远离忧愁呢?
很多历史上的大人物都曾野心勃勃,但他们的梦想最终还是被击得粉碎。“安东尼迷恋爱情,布鲁很多历史上的大人物都曾野心勃勃,但他们的梦想最终还是被击得粉碎。图斯追求荣耀,凯撒贪于统治。第一位得到了耻辱,第二位收获了唾弃,最后一位遭到了背叛,无一不是以毁灭而告终。”(摘自19世纪英国作家科尔顿的《言简意赅》)财富能够招致危险,带来麻烦,遭到窥视。当然,如果利用合理,财富可带给人幸福,但同样需要时刻看护。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人生的伟大目标呢? 马可·奥勒留说道:“用什么来指引一个人的人生道路? 只有哲学。人生哲学存在于这样的一种精神世界:远离暴力,不受伤害,超越痛苦和欢乐;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的,当然,这目的不可是欺骗性的和虚伪的;不要被别人的所作所为左右;接受所发生的一切,所得到的切,无论源归何处,皆源于自己;以一种欣然的态度等待死亡的来临,人的死亡无异于其他任何生命的消殒。”我认为这最后的关于死亡的论述似乎有些多余,因为,人对于死亡的态度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影响人的行为。
培根指出:“人的精神力量足够强大,强大到足可以战胜对死亡的恐惧.....为了复仇俾倪死亡,为爱嘲笑死亡,为了荣誉渴求死亡,为了摆脱痛苦企盼死亡。
《生命与希望之歌》:拉美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鲁文•达里奥是西班牙语美洲诗坛耀眼的明星之一,是西班牙语美洲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使拉丁美洲诗歌对欧洲宗主国产生了反馈作用。达里奥的诗歌形式新颖,韵律和谐,意象优美,富有音乐性。本书选译了诗人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尤其是《蓝》《世俗的圣歌》和《生命与希望之歌》中那些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集中体现了诗人从逃避现实的唯美主义向“新大陆主义”转变的全过程。
精彩书摘
生命神秘,光明盲目
而真理不可捉摸地笼罩黑暗;
真正的完美永远不会屈服,
理想的秘密在阴影中安眠。
《选择生命》:东西方思想的碰撞
本书是汤因比与池田大作的对谈录,分为人生与社会、政治与世界、哲学与宗教,共三篇十二章。两位作者纵贯古今,横跨全球,追溯过去,着眼当代,展望未来,从宇宙天体、生命起源、宗教哲学、道德伦理、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国民经济、社会福利、政治制度、领导选择、军备竞赛、和平战争,一直到未来的世界大同,几乎探讨了人类社会、当代世界所有最迫切的问题,并对未来世界作了预测和展望,还谈了中国在未来世界中的作用。
《金花的秘密:中国的生命之书》:东西方思想深度碰撞的经典著作
本书为荣格对道家经典《太乙金华宗旨》的长篇评述,为东西方思想深度碰撞的经典著作。
20世纪20年代,德国著名汉学家卫礼贤将《太乙金华宗旨》译成德文,荣格读后大为赞叹,声称此书帮他解决了研究集体无意识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如荣格所说,中国用朴素的语言揭示出深刻的真理,带来了金花的优雅芬芳,使西方人对于生命和道有了新的感受,是东西方思想深度碰撞的经典著作。
2015年夏天到来之前,张卜天的键盘被敲坏了,那个在国外呆不住的魔咒,也终于被打破了。
彼时,他在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待了半年,翻译了三本半书。键盘坏了,干脆不翻了,跑到英国各地逛了一大圈,正好回国时间也到了。
其中一本《金花的秘密——中国的生命之书》,最为特殊。它本从中国来,近一个世纪后,张卜天要把它重新带回中国。
镜头切换到1924年,青岛码头。
德国传教士卫礼贤结束了在中国25年的生活,即将乘船离开。康有为也在送行的队伍中,临别送了不少典籍。卫礼贤不算一个成功的传教士,但却是疯狂的翻译家:
《论语》、《道德经》、《列子》、《庄子》、《孟子》、《易经》、《礼记》……他还节译了《大学》、《诗经》、《三国演义》、《聊斋》、《吕氏春秋》……
大海之上,船舱之内,卫礼贤的行李中,有一本《太乙金华宗旨》。卫礼贤回到欧洲后,将《太乙金华宗旨》译成德文。出版之前,卫礼贤把书稿寄给了他的好友——精神分析学派的宗师荣格。
当时的荣格,正在苦苦思索自己对于集体无意识的研究,其困境已经持续了15年。但是通过《太乙金华宗旨》,荣格看到了灵知(Gnosis)和当代人集体无意识过程之间的联系。那种超越了文化和意识差异的共同基底,荣格称之为“集体无意识”。
“金华”,也写做“金花”,意思就是光,而光是慧的象征。拿到手稿后,荣格完成了前面的评述部分,两人一起合著了《金花的秘密——中国的生命之书》。
张卜天第一次将它从德文译出,并且在译后记里说,《金花的秘密》无疑是沟通东西方精神世界的一座桥梁。其实,卫礼贤是修桥之人,荣格是铺路之人,张卜天也没有补过什么天。这座桥五彩斑斓,折射出全部的可见光谱,红橙黄绿青蓝紫。
(本文选自西湖大学微信公众号)
延伸阅读
·《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观(外一种:心灵与物质)》:科学家薛定谔对心灵与意识的深刻认识,了解生命起源理论必读。
诺贝尔奖获得者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是20世纪的伟大科学经典之一。作者在书中致力于将生物学与量子力学协调起来,尽管写于1944年,但书中关于生命、分子生物学、心灵等主题的评论今天看来仍十分有趣,极具启发性。可以说,这本书的内容为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和DNA的发现作了概念上的准备,对于希望了解生命起源理论的读者来说,本书无疑是好的选择之一。
《心灵与物质》是薛定谔另一本哲学论著,这篇演讲中,薛定谔探讨了意识在生命演化中占据着什么位置,以及人的心灵发展在道德问题中扮演着什么角色。薛定谔结合东西方的古代哲学思想对此做出了尝试性的回答,大胆新颖切颇具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