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牛市思维和熊市思维差异
一文读懂,牛市思维和熊市思维差异
今年中国资产的表现较好,我们在上周的内容也有过一些探讨,但在大涨的同时,最近市场的波动也在加大。
数据来源wind,截至2月26日,过往走势不预示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最近这种市场节奏,大家是不是很不适应?感觉过去在“持续下跌震荡”中培养出来偏谨慎的投资、交易策略,在今年的市场环境很不适用。
今天我们先暂不讨论市场涨跌背后的原因,小广更想和大家探讨一个有趣的话题:什么是熊市思维,什么又是牛市思维?
这是最近在某位基金经理交流中听到的一个名词,于是带着好奇小广也做了一些学习研究,以下是我们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未来的投资之路有帮助,或在后续当市场出现回撤波动时做好应对。
熊市思维与牛市思维的定义
熊市思维定义:是在股票市场或其他金融市场处于下跌趋势时投资者所持有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普遍对市场前景持悲观态度,他们倾向于关注市场的负面因素,如行业竞争加剧、海外因素、政策不利变化等。
熊市底部一些特征,比如对明显的利好政策视而不见、市场成交量低迷、基金发行成立困难等。
牛市思维定义:牛市思维是在股票市场或其他金融市场处于上涨趋势时投资者所持有的一种思维方式。投资者对市场前景充满乐观预期,他们更关注市场的积极因素,如政策支持、技术创新、行业发展趋势等。
牛市中,股票价格不断上涨,投资者看到资产增值,信心增强,变得更加乐观。这种乐观情绪促使他们继续持有或增加投资,进一步推动股价上涨。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经济复苏、政策刺激、利率降低等有利因素,那么股市行情还有望进一步自我强化,推动更大的上涨。
牛市顶部也有一些特征,比如估值泡沫化、全民炒股现象、投机盛行监管政策加强、通胀高企经济过热从而导致货币政策转向等。
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差异
熊市思维中,投资者会倾向于降低股票等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增加现金和固定收益类资产的配置。同时,投资者更注重短期操作,强调见好就收。例如,熊市中的反弹行情往往持续时间较短,投资者会抓住反弹机会,及时获利了结。此外,投资者会更加谨慎地选择个股,注重公司的基本面和安全边际。
牛市思维中,投资者通常会增加股票等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他们会寻找各种有潜力的股票进行投资,对于一些热门板块和龙头股更是重点关注。牛市思维中投资者通常比较自信和乐观,更倾向于长期持有股票。他们对市场的波动相对比较宽容,认为市场的短期调整只是上涨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例如,当看到自己持有的股票价格出现小幅回调时,不会过度担忧,而是坚信股票价格在长期会继续上涨。
市场偏好板块的差异
在熊市中,公用事业、电力、银行、黄金和红利风格通常表现较好,因为这些板块有相对确定的业绩和分红率,因此具有较强的防御性和避险功能。
在牛市中,科技成长、券商、白酒或与当下新经济核心动能相关的主题板块,在A股历史中也通常也有较好的表现,因为这些板块受益于市场活跃度的提升、政策支持和经济周期的影响;此外,具有较高的业绩成长性的板块,在这个环境下会更受市场资金的青睐。
应该采取哪种交易策略?
无论在牛市还是熊市,都可以设置合理的止损和止盈点。例如,在牛市中,可以设置较高的止盈点,避免频繁买卖增加摩擦成本;但在熊市中,要更加谨慎,及时止损,避免亏损扩大。
以及无论牛熊,都要合理控制投资仓位,避免过度杠杆。即使在牛市中,市场的波动也会非常大,比如在过去的大行情中,如2007年、2015年,上证指数级别-10%甚至-15%以上回撤都是不鲜见的,而行业板块的波动幅度往往会比综合指数更大一些。
因此,在任何时候都应注重风险的管理,匹配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尽量用自己的闲钱进行投资,这样即使行情比预期来的晚,也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耐心等待。
如何判断市场所处的状态?
市场比较普遍认可的判断依据是,如果大盘指数或市场整体的累积增长幅度超过20%,初步认定进入牛市;反之,如果指数下跌超过20%,则可能进入熊市。
市场情绪方面,牛市中,成交量通常随着价格上涨而逐步放大,显示市场交易活跃,买盘强劲,新开户人数不断增加,新资金源源不断涌入股市;熊市中,成交量往往随着价格下跌而萎缩,表明市场交易清淡,投资者信心不足,资金持续从股市流出。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技术指标也被人作为牛熊市的监测参考,比如均线、macd、vix(恐慌指数)等指标。
不过,市场情绪的自我强化、资金的持续流入或流出、政策和经济环境的滞后性以及技术指标的滞后性,都让进行牛市、熊市的判断变得更加困难。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说过: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毁灭。但不同状态之间并无明显的界限,更没有人能够一定准确做出点位预判。能做到大致接近的模糊判断,已经是投资领域的佼佼者。
文章的最后想再强调一点,如果你感觉到自己过去的交易思路已经不适应当下市场,可以试着转变观念。熊市,注重回撤控制,牛市,买入并长期持有是相对更好的策略。
那么你认为目前A股或港股,应该用怎么样的思维进行投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