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美国为什么要去工业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美国为什么要去工业化?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71446540_120413722

美国的去工业化并非主动选择,而是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不仅重塑了美国的产业结构,也深刻影响了全球经济格局。本文将探讨美国去工业化的背景、过程及其对全球产业分工的影响。

美国不是主动去工业化,而是由于人口不足以支撑全部工业门类,不得已而为之。由于劳动力人口不足,高利润行业挤压了低利润行业,低利润行业没有足够的人力开展正常的工业生产。

对于这个问题,有两个思路,一个是增加本国人口,另一个是转移低利润产业。美国没有采用大量引入移民,增加本国人口办法,而把低利润工业部门全部转移出去。这个方法看似很好,但是有个漏洞。

在产业转移的一开始,美国优先把产业转移到自己驻军、能够控制的地方,比如欧洲,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等国家,这些国家被美国驻军,国家政策都被美国控制,美国能够按照自己心意的调节各个盟国的产业结构,加上苏联存在客观上帮助美国团结了盟友,所以整个产业分工没有什么问题。例如大家熟知的广岛协定,就是美国的一次产业格局的再分配,强压日本德国接受美国新的产业政策,日本德国也只能乖乖接受。

但是,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了。美国的各个盟国开始离心离德,都想寻求独立自主。

加之90年代信息革命进一步发展,美国加上各个盟国那七八亿的人口又不足支撑全产业链,又发生了高利润行业对低利润行业的挤压。这时,美国再想往外转移低利润的工业产业,举目四望,只发现了中国。欧美产业转移一开始的目标不是中国。像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墨西哥都是优先选项,甚至印度都要排在中国前面,但是这些国家都不争气,国内政局动荡,产业政策不稳定,人口素质太差等等等原因,导致这些国家根本没有能力承接欧美的产业转移,这时中国就成了唯一选项。

从90年代到21世纪头十年,20年的时间,中国以龙吸鲸吞气势将欧美的低端产业全部承接,1美元10双的袜子,10美元一打的衬衫,儿童玩具、各类小商品、小家电让欧美白人老爷们生活的舒舒服服。

即便美国08年发生媲美1929年那样的经济危机,美国普通人的生活基本没有受到影响。这二十年,欧美国家简直生活在理想国里;他们生活富足,工作轻松,只挑拣那些有创造性、艺术性的工作,把脏活苦活累活都扔给中国, 自己可以全球旅行和从事各类冒险运动。而努力劳作的“奴隶”就是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这期间发生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事就是富士康工厂的17连跳。还有温州冲压工厂的断指工人和带血的煤炭。这些苦难还只是皮毛,更深重还有很多,欢迎其他人补充。

2010年以后,美国发起重返亚太战略,计划把中国永远困在低端产业阶段,永远替欧美老爷们生产低端工业品。但是中国把从苏联学来的重工业能力和欧美学来的轻工业能力融会贯通,在坚强的解放军的保驾护航下,一步步的完成了产业升级;从低端产业到高端产业,从落后产业到先进产业,一颗颗的工业明珠被中国的科技人员摘下来。到现在,中国除了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落后于美国,其他所有领域都有一席之地。

人类历史滚滚向前,不是美国要去工业化,是人类需要更大的工业化。美国并没有做错什么,他只是做的不够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