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走路呈内八步态,怎么办?
孩子走路呈内八步态,怎么办?
孩子走路时脚尖总是往里扣,这种现象被称为足内八步态。它不仅影响孩子的行走姿态,还可能对孩子的身体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足内八步态的成因、评估方法、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具体的矫正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什么是足内八步态
足内八字也叫足内偏步态,是一种常见的步态异常,是指单侧或双侧下肢在步行时行走方向与足纵轴之间所形成的夹角(即足偏角)向内偏转的步态,存在关节旋转平面异常而导致下肢力线偏离正常范围。简单的说就是走路时脚尖向内,右脚向左偏,左脚向右偏交替前进的一种步行模式。
这种情况在儿童中尤为常见,但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改善。
足内八步态成因
- 骨骼发育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足部、腿部骨骼的发育可能导致足弓发育异常、跟骨内/外翻,不正确的力线从足部向上传递,会引起小腿胫腓骨和大腿股骨的相对内旋,走路时大腿较直、小腿会向外撇,易出现内八步态。
-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内翻步态的病史可能增加出现的风险。
- 肌肉不平衡
特定肌肉群的强度不足或紧张可能导致足部内翻。
- 不良姿势(W坐、趴着睡觉)
长期W坐,会使孩子股骨前倾增大、双脚出现内旋,进而衍生成内八步态。趴着睡觉时,孩子的两只脚会脚尖叠在一起,双腿长期处于内收内旋状态,很容易造成走路内八。
- 穿不合适的鞋子
鞋子对小孩足部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穿不合适的鞋子可直接导致孩子的足部发育异常,所以给小孩选鞋一定要慎之又慎,最好是选择具有能很好支撑足踝关节的运动鞋款式,确保孩子的足部骨骼健康发育。提醒妈妈们,学步期尽量不要给宝宝穿皮鞋或布鞋。
足内八步态评估
足中心线与同侧步行直线之间的夹角,被称为步偏角。
步偏角表示被检者正常行走时,足跟中点与第二跖骨连接所成的直线与被检者前进方向所成的夹角,正常值为-3°- 20°。
一般可通过足底压力板测试,测量值为负表示足尖向内,测量值为正表示足尖向外。根据步偏角可对内八字步态分度,即-10°<轻度<0°;-18°≤中度≤-10°;重度<-18。
足底压力
动态步态
足内八步态的影响
内八字可能会引起儿童下肢关节损害,容易形成膝内翻以及影响身心发育,一定程度还会影响孩子的运动机能,增加受伤隐患。
内八字双脚向内倾斜,孩子走路会造成髋、膝、踝各关节受力不平衡,影响关节正常发育。
造成下肢受力改变,容易形成膝内翻。
下肢膝关节、踝关节内侧受力大,而外侧受力小,容易造成内侧过度磨损,会早期出现骨性关节炎症状,出现疼痛、酸胀等不良反应。
影响孩子的运动机能,在走路、跑步时比正常人更容易绊倒摔跤,会影响到孩子的体育成绩,增加受伤的隐患。
最后,内八字走路步态异常,在儿童阶段容易受到同学嘲笑,影响身心发育。
足内八步态矫正方法
- 康复锻炼
通过专业的康复锻炼,加强和拉伸特定肌肉群,改善步态。
- 穿戴矫正器
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穿戴特制的矫正器来帮助纠正步态。
- 手术治疗
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非手术矫正无效,可能需要进行手术。
- 个性化3D打印矫形鞋垫
个性化定制的3D打印鞋垫可以帮助纠正足部的力线,避免因扁平足等足部压力失衡导致足内八。且能够使儿童的足部保持健康的形貌,有利于足弓的健康发育。
足内八步态运动矫治训练
- 猫步
走直线(步行适应性训练)
- 企鹅步
脚后跟走路(强化胫骨前肌)
- 蚌步
大腿骨蚌式开合,强化臀中肌和髋外展
- 单脚写字
双脚轮流练,强化足弓肌力和本体感觉
- 抗阻外翻和勾脚
锻炼外踝、股外侧肌、胫骨前肌
- 盘腿坐
放松髋部,拉伸股内侧肌
- 4字压
进一步拉伸股内侧肌
- 青蛙趴
拉伸大腿内侧肌肉
- 踢毽子
锻炼髋部和膝关节柔韧性和腿部力量
- 单腿站立
让孩子用单腿单侧站立,上体保持正直,支撑腿脚尖朝前,双腿脚尖均朝前,努力地用腿部和臀部力量保持平衡,让孩子体会用臀部和腿部肌肉发力使自身保持平衡的感觉。
该动作每天做3-5次,每次2min.
足内八步态是是一种常见的步态异常,功能锻炼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不必过于担心,良好效果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需要父母的陪伴,若坚持锻炼3月效果不佳,请到专科医院就诊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