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饭局这样做:10个细节决定成败
职场饭局这样做:10个细节决定成败
一餐圆满的商务饭局,从选餐厅、入座用餐到结账送客,每个环节都在展现着你的细心度、修养与情商。
社交饭局中充满了各种潜规则,从点餐、座位安排到买单,每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建立和职场发展。台湾帝亚吉欧(Diageo)人力资源总监江欣憓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10个实用的饭局攻略,帮助你从容应对各种职场社交场合。
关于餐桌社交礼仪,你要先知道:
- 社交礼仪和学识、职位无关,人人都是从零开始。
- 一顿圆满的饭局,用餐前、中、后都有各自的学问。
- 社交潜规则永远学不完,重要的是不怕尴尬的勇气。
上餐桌前:事先做好你的功课
1. 选对方方便的地
“要决定在哪里用餐时,很多人会先选餐厅,但其实应该先选地点,”江欣憓建议,地点应以对方公司或家附近为主,尽量避免对方需要穿越拥堵路段的地方,“光是堵在路上,心情就不好了,”她提醒。
当然,事先礼貌地询问对方喜欢的饮食类型和饮食禁忌,能大大减少不必要的尴尬。
2. 先和餐厅打好招呼
若想让饭局更顺利,在预约时多做几个小动作,就能让餐厅成为你的隐形盟友。
例如,有些人不喜欢边吃饭边谈生意,而是偏好在餐后喝咖啡时再谈正事。如果餐叙时间有限,想争取更多讨论时间,可以先和餐厅协调加快上菜速度,就能偷偷增加谈生意的时间。
又或者,客人中有西方人,不管对方会不会使用筷子,都一定要请餐厅多准备一副刀叉。江欣憓解释,“如果让对方自己去要一份刀叉,也等于在告诉大家:我不会用筷子。”
3. 预先排好入座位置
在中餐文化中,餐桌上最重要的莫过于座位安排。
要领不难,关键是先找出“主位”。
通常正对门的就是主位,而背对门的则是最小的位子。最重要的宾客会坐在主位的右手边第一位,次重要的则在主位左手边第一位,依此类推。
如果场合是两家公司主管的聚餐,除了要考虑主次有序,更要考虑相邻者后续交流的可能性,设计出更多合作火花。
在餐桌上:礼节要顾,原则也要有
4. 换名片也有大学问
被许多人视为例行公事的名片交换,其实也藏着细节。
入座前,你可以先主动和宾客自我介绍,并询问是否方便交换名片。
“收到对方的名片时,我会先稍微看一下上面的信息,然后看着对方的眼睛,念出对方的名字,”江欣憓说明,这除了表示尊重,对方常常也会出于礼貌做出同样的举动,对你的名字、职称和长相多看两眼,“这样做,你被记住的可能性提升了,而不是在下一秒就发现你的名片在地上。这就是双赢(Win-win)。”
5. 永远先让主人点餐
许多人会猜测点餐时该如何把握价位和类型,但对此,江欣憓只有一个原则:让主人先点。
只要主人先点单,你就有了明确的参考指标,省去猜疑。万一对方很热情,邀请你先点,你可以回应“我先看一下菜单”或是“有什么推荐的?”让对方先开口、你跟随,就不必犹豫过久。
6. 夹菜最忌自我中心
吃中式桌菜时,“夹菜”是最常见的雷区。
首先,务必要让主人和主宾先用,轮到你取用时,也要以离自己最近的菜为主,切忌“飞象过河”,把筷子插入盘中挑三拣四。
此外,别忘了照顾左右的人。如果你旁边坐的是主管,通常在第一道、第二道菜时,可以礼貌性地夹菜给对方;如果旁边是比较资浅的同事,在这样的交际场合往往会相对紧张,如果能不时关心对方,就能让气氛更放松。
7. 掌握自己的饮酒原则
谈到饮酒,江欣憓的表情严肃了起来。她看过喝了酒在餐桌上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的场面,也亲自把醉得不省人事的下属送回对方父母家里。
“饮酒社交时,你一定要记得,你所有的行为,都是你的声誉(Reputation)。”身为企业高管,她有几点提醒。
第一,台湾人的社交文化很崇尚“干杯”,但前提是要弄清楚自己的酒量如何、适合哪些种类的酒;第二,饮酒速度不宜过快,也要视自己每天的身体状况而调整;第三,喝完酒后要避免“气泡饮”,因为气泡会让胃壁膨胀,反而加速酒精进入血液。
如果对自己的状况没有把握,宁可逃离现场,也不要贸然饮酒。
用餐后:让对方舒服地离开
8. 送礼以公司产品为主
一般来说,如果有送礼需求,都会安排在饭后。
在准备礼物时,也要当心误触禁忌。例如,不能送给政府官员等同于现金的礼物;送西方人礼物要避开黑色;不要送过于私人的礼物(例如:皮夹、领带、名片夹、化妆品等等)。江欣憓建议,在商务场合,最安全的做法还是送公司的特色产品。
9. 私下买单并再次致谢
通常在坐下来吃饭前,每个人都知道今天谁买单,不过,东方人还是会常常抢着付账。
如果你今天被老板指示“一定要负责买单”,可以先和餐厅谈好,在上最后一道菜或甜点前,就先悄悄把账结掉。
倘若对方连说不好意思,你可以轻松表示“下次换你们”,同时也要向对方说明这次你们非结账不可的原因,是因为感谢对方在哪些方面的支持或协助。既能为下次见面埋下伏笔,也给足了对方面子。
不要怕,踩雷才是成长的开始
江欣憓一连分享了诸多餐桌上的眉角,看似要大家遵守数不清的餐桌潜规则,但她认为最重要的中心思想是——不要害怕犯错。
“如果你因为怕犯错,就觉得自己算了、不参加了,那你永远学不到东西,”她强调,虚心学习才是关键。
假设不小心冒犯到对方,一句“不好意思,我是不是让你觉得不舒服?”或是“你可以给我一些建议吗?我希望下次做得更好。”这份勇于道歉、不怕尴尬的勇气,反而能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受到你的成熟。“即便是我,到现在我也会问其他同事,我有哪里做得不够完善。”她笑道。
社交礼仪的源头,本来就是为了让人在陌生的环境与人群中,能够尝试投入其中、换位思考、建立关系。“当你开始觉得这件事情是重要的,你已经准备好要跳出你的舒适圈了。”
本文原文来自台湾104人力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