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毕:一棵诚信树,一片感恩林
张凤毕:一棵诚信树,一片感恩林
1996年夏天,辽宁省营口市发生了一起看似普通的交通事故,却引发了一段震撼人心的诚信传奇。
出租车司机张凤毕的儿子在一次车祸中被判赔偿受害者家属13万元。面对这笔巨额赔偿,张凤毕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毅然决然地卖掉了家里的出租车。然而,这仅仅是开始。1998年,为了偿还因购买出租车而欠下的4万元银行贷款,张凤毕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卖掉唯一的住房,举家搬迁到荒山上种植果树。
在四面漏风的土房里,张凤毕一家度过了长达9年的艰苦岁月。他们用坚韧的精神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一心一意地在荒山上耕耘,种植果树。张凤毕常说:“做人不可不诚信,我病得再重也要继续还债,就是我死了,我的儿子、孙子也一定要把债还上。”
张凤毕的诚信之举感动了整个社会。营口市委向全市未成年人发出倡议,号召大家学习张凤毕“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捐款捐物,其中不乏营口驻军部队和大专院校的学生。他们帮助张凤毕种下了3000多棵果树,这些果树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诚信林”。
经过多年的辛勤栽培,张凤毕的“诚信林”已经郁郁葱葱,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果树林。他用这片果园的收入设立了诚信基金,决心将诚信的火种传递给更多的人。然而,天不假年,积劳成疾的张凤毕最终倒下了。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留给家人的最后一句话是:“树要成林,人要成材,债要还清。”
张凤毕去世后,上千人自发前来为他送行。营口市文明办在“诚信林”立下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山林因树茂而郁郁,人间因诚信而融融。世间有爱,美好未来必将尽收眼底。”这块石碑,连同张凤毕的诚信精神,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张凤毕的故事,是对“人人都想要真诚,可人人都不真诚”这一社会现象的有力回应。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张凤毕用他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诚信。他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尊严,也为社会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在这个世界上,金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但买不到的是诚信。张凤毕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诚信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张凤毕的诚信精神,如同一颗种子,已经在营口市乃至整个中国生根发芽。它激励着每一个听到这个故事的人,让我们重新思考:在这个追求物质利益的时代,诚信究竟意味着什么?它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力量,一种能够改变社会的力量。正如《论语》中所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诚信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张凤毕用他的生命为我们树立了一座丰碑,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诚信永远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