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股份9.36亿股遭冻结,营收腰斩、可转债违约风险攀升
岭南股份9.36亿股遭冻结,营收腰斩、可转债违约风险攀升
岭南股份大股东尹洪卫所持9.36亿股被轮候冻结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尽管公司表示目前对生产经营和公司治理没有产生较大影响,但这一事件仍然引起了市场的担忧。尹洪卫累计被轮候冻结的股份数量高达9.3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5.70%。尽管尹洪卫不是公司的控股股东,但他的股份冻结是否会对公司管理带来潜在风险呢?
控制权稳定性受关注
尹洪卫作为岭南股份的第一大股东,其持股比例高达55.70%,尽管这些股份已被轮候冻结,但岭南股份在公告中表示,目前这些冻结暂不影响公司治理和表决权。然而,市场对控制权稳定性的担忧并未因此消散。
岭南股份在回应中提到,即使尹洪卫的股份被强制执行,由于持股数量庞大,大概率会分拆拍卖,单一主体购得全部股票的可能性不高。同时,华盈产投作为控股股东,持股集中并实际控制董事会和监事会,其实际控制人地位稳固。因此,此次事件对华盈产投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权无重大不利影响。
财务状况雪上加霜
岭南股份本身正面临严峻的财务挑战。202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8.05亿元,较2023年同期下滑51.02%;归母净利润为-2.72亿元,较2023年同期亏损规模扩大32.26%。资金链方面,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仅1.66亿元,流动资产94.24亿元(含57.68亿元合同资产),而流动负债高达119.35亿元,包括20.85亿元短期借款和63.60亿元应付票据及账款。
更令人担忧的是,岭南股份还面临可转债兑付困难的问题。自2014年上市以来,岭南股份通过多轮融资方式筹集超过34亿元资金,其中包括2018年发行的6.6亿元可转债。然而,因该可转债所投资的邻水项目多次延期且投资进度缓慢,导致可转债面临“烂尾”风险。今年8月以来,岭南股份多次公告表示,岭南转债无法按期进行本息兑付。截至8月14日(可转债到期日),“岭南转债”剩余金额约为4.56亿元。
尽管中山国资已累计向岭南股份提供10亿元借款及2.24亿元融资担保支持,但这些措施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公司的现金流问题。10月16日公告显示,岭南股份尚未按期归还用于临时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款项1.6亿元。根据川财证券的核查意见,外部经营环境的恶化,以及内部资金使用的不善,直接导致了公司现阶段无法履行流动资金的归还承诺。
市场信心受挫
尹洪卫股份被冻结的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反应。尽管岭南股份在12月25日的公告中表示,这一事件对公司生产经营和公司治理没有产生较大影响,但投资者的信心显然受到了打击。
从股价表现来看,岭南股份的股价在2024年6月已经跌破1元/股,面临退市风险。尽管在股东增持的利好消息刺激下,股价一度有所反弹,但公司的基本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善。2024年1月2日,岭南股份股价虽上涨5.26%,达到3.4元/股,但成交总额仅为5.6亿元,换手率为10.68%,显示市场参与度并不高。
此外,岭南股份还面临多起诉讼纠纷。12月20日,公司公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11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连续十二个月内新增尚未披露的诉讼、仲裁事项的涉案金额合计约为28188.63万元,涉案金额累计达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的13.40%。这些诉讼纠纷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经营压力。
未来展望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岭南股份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公司表示,一直在积极推动可转债的偿付方案落地,并尽量调动多方资源推进催收工作。同时,公司也在努力改善自身的经营状况,以增强市场信心。
然而,岭南股份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在收入和利润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公司需要在已有业务上进行变革,并寻求新的收入来源。同时,公司还需应对金融市场信任缺失的问题,重新赢得投资者的信心。
对于投资者而言,岭南股份的这一事件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警示。在考虑是否继续投资时,应重点关注公司的长期经营战略、市场需求、竞争对手态势以及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岭南股份的股价波动可能仍将持续,投资者应保持理性,做好风险管理。
总体来看,岭南股份大股东尹洪卫所持股份被轮候冻结的事件,不仅暴露了公司在股权结构、资金管理和运营效率上的不足,还可能对未来融资能力和业务拓展造成不利影响。岭南股份需尽快改善财务状况并增强市场信心,以应对当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