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不是单向付出:停止过度牺牲,重建平等关系
婚姻不是单向付出:停止过度牺牲,重建平等关系
在婚姻生活中,女性是否需要牺牲很多?这是一个困扰许多女性的问题。一定程度上的付出是可取的,但过度的牺牲反而可能让婚姻走入死路。作为妻子,如果角色定位错误,可能会一步错,步步错。许多女性在成为妻子后,往往会陷入一些关系误区。
现代社会,人们普遍认为女性需要在婚姻中做出很多牺牲。从客观角度来看,作为妻子,重心偏向家庭,可能会错失更好的工作机会;同时,家庭生活也缩小了生活范围,就像青蛙坐井观天。从主观角度来看,繁重的家务琐事会让女性迅速衰老,不再像以前那样耀眼夺目;同时,缩小的社交圈也会让她们失去社交机会,朋友越来越少,最终失去自我生活。
然而,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牺牲并不是婚姻中的最优解。很多时候,问题可能出在付出的方向上。与其包揽家务、照顾孩子这些琐事,不如尝试提供情绪上的价值,提升个人魅力,这些付出才能真正维系婚姻的稳定。
什么是过度牺牲?
失去自我:家庭成为生活的全部核心,每天的精力都用于处理家务、照顾家庭,以至于没有时间见朋友,也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付出得不到认可:即使辛辛苦苦打理家务、准备饭菜,对方也可能毫无察觉,缺乏应有的反馈。
独自承担家庭责任:本应共同承担的责任,却由一人默默承受,长期的付出得不到理解和认同。
放弃个人追求:在职业发展、家庭规划等方面,放弃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一味迎合对方。
这些过度的牺牲,在婚姻中往往只能换来对方的漠视、鄙视甚至仇视。
为什么牺牲没有价值?
合理化:以一个长期案例为例,一位妻子为患有糖尿病的丈夫制定健康生活习惯,但丈夫却认为妻子做得太过分,不领情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况下,丈夫将自己分裂为受益者和受损者,长期以他为中心的家庭模式,让他产生了不该受苦的错觉。
耐受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幸福感来源于增加量而非存量。在婚姻中,日复一日的付出和牺牲,只会让对方的阈值越来越高,最终产生耐受性。对方会认为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甚至在某天停止付出时,还会感到不满。
如何停止过度牺牲,实现平等付出?
重建自我生态:要成为一个独立、聪明、有魅力的女人,而不是随处可见的家庭主妇。需要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培养独立的精神世界和兴趣爱好。这些都能帮助找回自我,掌握家庭的主导权。
重建两性关系:记住,首先是一个女人,然后才是妻子。在婚姻中,应该保持被宠爱、被保护的状态。健康的两性关系是平等的,需要互相照顾情绪,共同分担辛苦。
重建付出模式:最大的误区是认为需要承担和对方一样的生活责任。实际上,挣钱养家是对方的责任,而保持魅力、提供情绪价值才是更重要的付出。通过提升个人价值与魅力,从本质上吸引对方,才能维系婚姻的稳定。
婚姻不能靠牺牲来委曲求全:在保持独立的前提下,婚姻才有向好发展的可能。要达成一种状态:即使没有对方,没有这个家庭,也能一个人活得很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良性的沟通与共同生活。
本文原文来自豆瓣用户“深刻如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著有《认识爱,重建亲密关系》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