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粘稠血症会导致心血管疾病,这些症状需警惕
高粘稠血症会导致心血管疾病,这些症状需警惕
高粘稠血症,这个看似专业的医学术语,其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可能导致脑梗塞、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还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动脉硬化。更令人担忧的是,高粘稠血症往往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健康,许多人在出现明显症状前可能并不自知。
什么是高粘稠血症?
高粘稠血症,顾名思义,就是血液粘稠度过高。在医学上,全血粘度(高切)是衡量血液粘稠度的重要指标,主要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正常情况下,男性的全血粘度(高切)范围为5.63-6.67 mpa·s,女性则为4.74-5.86 mpa·s。当这一数值超出正常范围时,就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高粘稠血症的典型症状
高粘稠血症的早期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如果我们细心观察,还是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晨起头晕:正常情况下,经过一夜的睡眠调整,人体应该感到精力充沛。如果晨起后不仅没有精力充沛的感觉,反而脑袋晕乎乎的,整个人昏昏沉沉的,就要当心了。这可能是因为血液过于粘稠,血流缓慢导致脑供血不足。
视力模糊:视力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和营养。如果血液循环不畅,视神经和视网膜等不能及时获取营养成分与氧气,就会出现阵发性视力模糊甚至看不清楚眼前的东西。
餐后疲倦:吃完午饭后,为了消化食物,流经胃肠道的血量会随之增多,而流向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应减少。与此同时,血液粘稠度高的人,血液循环速度会进一步减慢,这就导致大脑供血变得更加不足,因此午饭后很容易出现脑缺氧导致的困倦感。
活动时胸闷气短:心脏和肺部是紧密相连的,血液粘稠度升高会影响心脏供血能力,进而影响肺部功能。临床上常表现为活动时胸闷气短、间歇性呼吸困难等,尤其是夜间侧卧或者平躺时,呼吸困难往往会变得更加明显。
高粘稠血症的危害
高粘稠血症最大的危害在于它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当血液过于粘稠时,血液循环会减慢,影响大脑等器官的供氧和营养供应。严重时,可能引发脑部缺氧或形成血栓,导致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高粘稠血症还会加重心脏负担。为了克服血液流动的阻力,心脏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这无疑会加速心脏的衰老过程,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同时,血液粘稠度增高还会诱发动脉硬化,进一步加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如何预防和改善高粘稠血症
幸运的是,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和饮食管理,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高粘稠血症。
健康饮食:日常膳食宜清淡,以素为主,可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如山楂、黑木耳等,这些食物有助于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要少吃高脂肪食物、腌制食物、含糖量高的食物以及含酒精饮品等。高脂肪食物富含饱和脂肪与胆固醇,长期摄入会加剧血液粘稠的问题;腌制食物由于盐分含量高,长期食用会增加高血压与动脉硬化的发生风险;常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可能会引发胰岛素抵抗、血糖水平升高,并诱发高血糖等问题,最终加剧血液粘稠。
规律运动:运动可以促进体内脂肪的代谢,加速血液循环,对改善血液粘稠度有明显的帮助。可以选择一些有氧运动,比如骑车、打球和健身操等。
补充水分:尤其是在晨起后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因为在经过一夜的睡眠后,我们的身体会丢失不少水分,晨起后往往会因为缺水而导致血液粘稠,所以在起床后可以先空腹喝一杯温开水。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药物治疗是另一种有效的手段。如果血液粘稠是由血栓性疾病引起的,可以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这些药物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风险。对于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辛伐他汀或洛伐他汀等调脂药物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水平,从而改善血液状况。
高粘稠血症虽然听起来令人担忧,但通过及时的预防和科学的管理,我们完全可以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查明确诊断并采取针对性治疗。记住,关注自己的健康,就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大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