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清代皇家建筑的200年传奇
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清代皇家建筑的200年传奇
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一个家族的名字熠熠生辉,他们就是雷氏家族,被誉为“样式雷”。这个家族在清代皇家建筑领域独领风骚200余年,留下了无数传世之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传奇家族,探寻他们背后的建筑智慧。
清代雷氏建筑模型小样——烫样
(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从“谣言粉碎机”到建筑传奇
很长一段时间里,在西方建筑学者心中,中国建筑不过是建筑学中发源早、但影响力小的次要分支,是没有“设计”的存在。而事实胜于雄辩,凡事要讲“证据”,那中国古建筑有“设计”的证据是什么呢?这就要提到一个专门研究建筑的家族——“样式雷”。
“样式雷”指的就是传承中国古建筑技艺的雷氏家族。在清代,专门负责皇家建筑样式设计的机构被称为样式房,雷家因为建筑技艺高超,先后共有7代人被选为样式房掌案,堪比现在的首席设计师、设计院院长。
“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故宫、圆明园、颐和园、天坛、承德避暑山庄等建筑都在雷氏家族的带领下设计、建造和修缮,这些建筑对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样式雷”建筑图档还于2007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赢得了世界的认同和尊重。那么,“样式雷”具体厉害在哪里呢?
“样式雷”中的智慧结晶
因地制宜: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中国古建筑设计的核心精神在于因地制宜,讲究自然环境、建筑景观和人之间的交融与对话。例如,当你在颐和园东堤上缓缓行走时,会觉得西边玉泉山上的玉峰塔似乎在一同前行。
塔怎么会跟着人一起“走路”呢?难道是错觉?
“塔随人走”
(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其实,这蕴含了古建筑设计的巧思。我们从地图上就可以发现,颐和园东堤被设计为一小段圆弧形状,而这段圆弧的圆心,恰恰就是玉峰塔。东堤上的每一个点,与玉峰塔的连线距离都相等,行进中的人与玉峰塔始终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因此就产生了“塔随人走”的视觉感受。
精美烫样:建筑模型的巅峰之作
烫样,是一种立体建筑模型,因需要熨烫而被如此命名。雷氏是制作烫样的名家,他们留下的烫样实物制作精巧,特别逼真,能直观全面地展现建筑的各种信息,有利于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营造制度。
烫样呈现的建筑信息
(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烫样分为全分样、个样、细样3种形式,分别对应建筑的周边环境和总体布局、建筑屋顶和梁架等部分的基础情况及建筑局部的工艺细节。因此,烫样能准确呈现出建筑的结构、布局、色彩、尺寸、内部装饰等信息,在建筑营建过程中能起到像标杆一样的对照作用。
现代建筑模型制作的材料种类丰富,各具特色,适用于多种场景和情况,设计师可以按需选用雪弗板、亚克力板材、木板、KT板、粘土等材料。可古代的材料种类有限,烫样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
纸张层层粘合成为纸板
(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聪明的古人将原本柔软的高丽纸等纸张层层粘合,增加了纸张厚度,纸张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其变得更加稳定和坚硬,成为纸板,这种纸板就成了烫样中用作建筑墙体的基本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