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人家:山水诗画里的人文长卷
三峡人家:山水诗画里的人文长卷
三峡人家,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石牌村,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面积14平方公里,处于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属于西陵峡段。景区自然景观丰富,包括龙进溪、灯影洞、石令牌、明月湾等,其中灯影石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石”,石令牌重达4300余吨,明月湾是长江三峡第一湾。
自然风光:山水诗画里的三峡人家
三峡人家的自然风光,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走进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明月湾,这里是长江三峡第一湾,浩浩奔涌至石牌河段时,在这里向左急转弯110度,改向东去,形成一个巨大的月牙形。船过置身于游船之上,眺望远方江面,便会发现两岸连绵不绝的山峦仿佛阻塞了滚滚长江,但船进山退,路转峰回,旋即又豁然开朗。故而当年郭沫若先生在过石牌远眺第一湾时,发出了“山塞疑无路,湾回别有天”的感叹。
继续前行,你会看到四块兀立山巅的奇石,酷似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形象,每当夕阳西照,晚霞映衬峰顶时,远远望去,它们仿佛灯影戏幕上的人物造型,惟妙惟肖,“灯影石”即由此得名。当年郭沫若先生游历时,曾题诗赞叹:“唐僧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中最负盛名的是沙僧石,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石”。它矗立在悬崖绝壁之巅,呈蘑菇状,重达100余吨,底部的承重截面仅200余平方厘米,平均每平方厘米承载近半吨的重量,堪称
人文特色:千年文化的传承与演绎
三峡人家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本厚重的历史文化书卷。这里融合了地质文化、巴文化、楚文化、土家文化、峡江码头文化和抗战军事文化,每一处景观都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
石牌要塞是三峡地区重要的抗战遗址,见证了石牌保卫战的英勇历史。石牌抗战纪念馆、石牌炮台遗址、石牌抗战忠烈祠等,无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洪荒时代以巴王寨为核心,有大型山水实景表演,展示土家族的歌舞、习俗等,还有巴王宫等建筑,体现古巴国的历史文化。巴王寨中寨广场的民俗歌舞演出,让你仿佛穿越回千年前的巴国盛世,感受着先民们的热情与豪迈。
游客体验:沉浸式感受三峡生活
在三峡人家,你不仅是一个旁观者,更可以成为这片土地上的一份子。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每一处都保留着最纯正的三峡生活方式。
在龙进溪水与长江的交汇处,“龙溪桥下春波绿,惊鸿照影来”,如梦似幻,令人如痴如醉。许多三峡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船上,常年以打鱼为生,在水上流动,和风浪搏击,与渔船为伴,形成了“水上人家”。
溪边人家依山傍水,一半着陆,一半入水,在群山的环绕下,伴着青山绿水、斜阳草树、雾霭烟雨,如诗如画。吊脚楼上吊着大蒜、包谷、红辣椒、蓑衣、斗笠。屋顶飘出袅袅炊烟,门前的溪水里,鸭鹅嬉戏,吊脚楼下小狗“汪汪”的叫着,好像在说“欢迎欢迎”。吊脚楼前的大石头上,几位山里妹子在捶洗衣服,唱起了热烈缠绵的情歌,棒棰捶在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似在演奏一曲深情的恋歌。
山上人家的“吊脚楼”,被现代建筑学家称为“杆栏式建筑”。峡江一带地势险峻,房屋多 三峡人家依山势而建,木质结构,房前屋后,竹林芭蕉簇拥。有诗赞叹道:“奇山秀水妙寰球,山上人家美尽收。吊脚楼上枕一夜,十年作梦也风流。
游览路线与实用信息
三峡人家的游览路线分为车线和船线两种方式。车线以大巴为主,从市区出发约1.5小时可达景区,适合喜欢陆地观光的游客。船线则以游船为主,从葛洲坝上游登船,船观西陵峡原始风光,适合喜欢水上观光的游客。
门票价格为150元/人,包含渡船票30元,另有电梯票可选30元/人。景区开放时间为旺季(3月—10月)8:00至15:30,淡季(11月—2月)8:30至15:00。
三峡人家,是一首未完的诗,一幅流动的画。在这里,每一处景致都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每一声峡江号子都在唱响着生命的赞歌。无论是自然风光的壮丽,还是人文历史的厚重,三峡人家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吸引着每一位到访者,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