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谷滩区“信用+楼宇经济”模式获全国优秀案例奖
红谷滩区“信用+楼宇经济”模式获全国优秀案例奖
近日,南昌市红谷滩区凭借其“信用+楼宇经济”建设案例,在第六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信用优秀案例评选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奖。这一成就不仅展示了红谷滩区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卓越成果,也为该区的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服务。
红谷滩区的“信用+楼宇经济”模式,是该区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一项重要创新。今年4月以来,红谷滩区因地制宜创新实施“信用+楼宇”建设,在全区遴选2个楼宇作为试点,为楼宇企业(商户)建立大数据信用档案,全面归集“公共信用信息+非公共信用信息”,并通过统一数学模型,按照不同权重进行综合评分,形成企业(商家)的“信用身份证”。政府部门和楼宇物业依托“信用身份证”对企业(商户)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同时,组建楼宇经济服务站,为企业提供高效及时的“信用管家”服务,引入信用激励机制,对信用良好的租户给予租金优惠、优先续约等激励措施,并推动普惠金融、政务便利等公共服务资源向信用优秀的企业倾斜,促进楼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打造楼宇经济繁荣“信”高地。
通过引入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红谷滩区依托“信用+楼宇”监管平台,为入驻企业(商户)建立“一户一档”信用档案,同时量身打造“信用二维码”,赋予企业(商户)一张特殊的“信用身份证”。建立监管后台后,政府部门、楼宇物业可直观了解企业(商户)的入驻情况、行业分布、信用状态,实现楼宇入驻企业风险的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对诚信表现突出的企业(商户)进行表彰,评选出7家“模范诚信店(企业)”并颁发牌匾,进一步提升楼宇企业的信用意识。
同时,红谷滩区利用“信用+楼宇”监管后台及楼宇经济服务站,统筹对企业(商户)进行分类服务、动态管理。该区还建立失信警示提醒制度,“信用管家”将失信处置由“事后惩戒”向“事前预防”延伸,采取多种方式对信用风险较高或可能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企业(商户)进行警示提醒。
记者了解到,通过企业“信用身份证”,楼宇管理方有针对性地选择优质企业进驻,并按照诚信等级给予一定的租金减免,对楼宇内恶性运营的失信企业进行调整清退,让楼宇经济更健康有序发展。红谷滩区通过实施一系列“组合拳”,使得参与试点的2个楼宇评价满意度分别达95.43%、96.05%。据初步反馈,红谷滩区市场满意度监测成绩大幅提升。该区先后被评为“中国楼宇经济研究实践基地”“中国楼宇文化创新先行先试区”“中国商务区综合竞争力20强”等。
值得一提的是,红谷滩区的这一创新模式,与天津滨海新区法院的预担保企业保全白名单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后者同样被评为第六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通过将“信用”和“保函”结合,避免企业的核心资产被“突击”“恶意”保全,实现债权人利益保护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之间的平衡。这种跨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创新,充分体现了信用在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红谷滩区的“信用+楼宇经济”模式,不仅优化了企业服务,提升了楼宇经济环境,还为全国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随着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相信红谷滩区的营商环境将更加优化,企业发展的土壤将更加肥沃,区域经济的活力也将进一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