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跳蚤叮咬引发鼠疫风险
警惕!跳蚤叮咬引发鼠疫风险
近日,中疾控发布重要疫情通报:宁夏一名女性牧民因跳蚤叮咬感染鼠疫,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跳蚤叮咬不仅仅是令人烦恼的小事,更可能成为致命疾病的传播途径。鼠疫,这种古老的烈性传染病,至今仍潜伏在我们身边,随时可能因一次不经意的跳蚤叮咬而爆发。
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类动物间,如鼠类、旱獭等。一旦发病,病情进展迅速,治疗不及时,很快就会导致死亡。目前,虽然有抗生素可以治疗鼠疫,但早期诊断和治疗仍然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鼠疫的传播途径
鼠疫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
经跳蚤叮咬传播:这是人类鼠疫的首要感染途径。当携带鼠疫杆菌的跳蚤叮咬人类时,细菌就会通过伤口进入人体,引发感染。
经直接接触传播:人类通过捕猎、宰杀、剥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触感染鼠疫的动物,尤其是旱獭、兔、藏系绵羊等,可发生感染。食用未煮熟的病死动物肉类可导致肠鼠疫。
经飞沫传播:肺鼠疫患者或动物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可造成肺鼠疫传播。
鼠疫的症状
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之间,多为2-3天。根据感染部位和临床表现,鼠疫可分为多种类型:
腺鼠疫:发热,多数是高热(39℃以上),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出现疼痛性肿块。
肺鼠疫: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咳血或咳出带血的泡沫痰,病情凶险且传播迅速。
其他类型:如皮肤鼠疫、眼鼠疫、胃肠道鼠疫等相对少见。
如何预防跳蚤叮咬?
预防跳蚤叮咬是防止鼠疫传播的关键措施。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方法:
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清理居住环境,避免跳蚤滋生。特别要注意宠物的卫生,定期检查并清除跳蚤。
使用驱虫产品:为宠物使用驱虫项圈、喷雾等产品,减少跳蚤寄生的机会。
个人防护:在野外活动时,尽量穿长袖衣物和长裤,使用驱蚊剂。避免在草丛中长时间坐卧。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家中可能藏匿跳蚤的地方,如地毯、床单等,并及时清洁。
鼠疫的防治要点
一旦发现疑似鼠疫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及时就医:一旦怀疑自己感染鼠疫,无论是否确定,都应立即远离人群,选择最近的医疗机构就诊。所有医生都会第一时间报告,患者会很快得到治疗。
“三不三要三护”原则:
- “三不”:不接触、剥食和携带鼠、野兔、狐狸、旱獭等动物;不在鼠类洞穴周围休憩;不接触不明原因的急死患者、疑似鼠疫患者、确诊鼠疫患者。
- “三要”:要及时报告病死鼠、疑似鼠疫患者,不明原因的高热患者和急死患者;要保持住所环境卫生整洁,定期灭蚤;对患者要就地治疗,确保及时救治。
- “三护”:在野外活动或作业时,要穿长裤、长袖上衣,强化疫情处理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对从事高危职业人员要每天进行健康监护,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对出入疫点周围的人员,要进行必要的防护,防止人员在没有有效防护下进入疫点。
- 疫苗接种:在高风险地区,可考虑接种鼠疫疫苗以增强免疫力。
鼠疫虽然可怕,但通过科学预防和及时治疗,完全可以控制其传播。让我们提高警惕,做好个人防护,共同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