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AI心理健康监护系统:让每个心灵都能照见阳光
合肥工业大学AI心理健康监护系统:让每个心灵都能照见阳光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面对这一严峻形势,AI技术正为心理健康监护带来新的希望。
创新技术:无感知采集与AI预测
合肥工业大学联合安徽宝葫芦集团推出的AI心理健康监护系统,通过无感知、非接触式的方式采集数据,精准评估学生心理状态。该系统采用先进的AI情绪识别技术,通过不间断采集视频数据,借助人脸检测识别完成人物身份确认,精准提取目标人物的运动、姿态、肢体动作等关键信息。这些数据被转化为个性化个体心理常模,汇聚成群体心理常模,随着数据持续累积,心理常模愈发完善。
在校园日常监护中,系统将实时情绪与心理常模进行对比,计算偏差值,结合风险评测和AI预测模型,实时评估风险并发出预警。这种无感知采集方式避免了主观意识对测评结果的影响,使得评估结果更加可靠。
应用场景: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
该系统已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医疗机构、特殊行业等场景得到实际应用。以合肥工业学校为例,平台的投入使用大大减少了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排查的工作量。平台为每位学生量身打造动态更新的心理健康档案,详细记录心理风险评估、筛查、特殊事件、咨询干预等情况,形成“一生一档一策”的成长档案,助力全面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国内外对比:走在AI心理健康监护前沿
与国外研究相比,合肥工业大学的AI心理健康监护系统具有独特优势。例如,牛津大学团队推出的Medical SAM 2在医学图像分割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但主要集中在三维医学图像处理和单次提示分割能力上。而合肥工业大学的系统则更专注于心理健康领域,通过无感知数据采集和AI预测模型实现风险预警,为每个心灵照见阳光。
用户反馈:教师减负,学生受益
合肥工业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李晨雨表示:“AI心理健康监护及大数据管理平台的投入使用,大大减少了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排查的工作量。”通过无感知、非接触式的方式采集数据,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完成心理状态评估,相比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量表问卷测评,无感知采集方式避免了主观意识影响测评结果真实性、准确性的问题,使得评估结果更加可靠。
未来展望:为每个心灵照见阳光
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加强心理健康监测”“开展心理健康测评”,鼓励心理健康科研成果落地应用。合肥工业大学的AI心理健康监护系统正是这一政策的有力实践。目前,安徽宝葫芦集团已与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等单位心理学院系展开国民心理健康领域的产学研深度合作,进一步完善和提升AI心理健康监护及大数据管理平台,为实现“让每个心灵都能照见阳光”的美好愿景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