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林正华:线上线下推广温州话,让方言文化焕发新生
退休教师林正华:线上线下推广温州话,让方言文化焕发新生
“当愁不愁,还愁六月冇太阳”“越嬉越懒,越吃越口淡”……这些富有韵律感的温州俚语,如今正通过一位古稀老人的努力,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林正华,这位原瓯海藤桥中学、瓯海职业中学的语文高级教师,退休后投身于温州方言文化的搜集整理工作,成为远近闻名的“温州方言达人”。
今年76岁的林正华,与温州话的不解之缘始于他的语文教师生涯。从事语文教学40余年,他深知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退休后,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温州方言的研究中,尤其是俚语的搜集整理工作。在他看来,温州话中的俚语、俗语是反映温州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
为了更好地传承温州话,林正华不仅埋头书斋,还经常深入民间,向老一辈温州人请教。他几乎每天清晨都会到公园、老人亭等老人聚集的地方,收集第一手材料。为了弄清楚一个字的发音或一个俚语的来源,他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比如,为了注解温州话第三人称“渠”(gēi)的读音,他查阅了几十首古诗和《辞海》等工具书,还专门向乐清老乡请教发音。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林正华已经出版了《瓯越新韵》《温州民间俚语诠释》两本方言著作,用温州话编写了八百多首歌谣、近千副俗联和六百多条俚俗语。目前,他正在编著第三本方言新作《温州民间俚俗语考释》,计划系统地收集和考证鹿城、瓯海、龙湾、永嘉、瑞安、乐清等地的民间俚俗语。
除了出版书籍,林正华还积极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推广温州话。近年来,他走进温州各大高校、中小学校、老年大学、农村文化礼堂及图书馆等地,举办讲座400多场,听讲人数达15000余人次。他的讲座生动有趣,常常从大家熟悉的字词讲起,比如“人”字在温州话中的四种不同读音,让听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温州话。
在线上,林正华更是与时俱进,学会了使用新媒体工具。他自学“剪映”制作温州话音频,通过“个人美篇”和“华南作家”微信公众号发布温州俚俗语,目前已发布200多条。这种互动性强的传播方式,不仅让更多人了解温州话,还吸引了众多人参与讨论和分享。
林正华的努力得到了广泛认可。2023年,他被浙江省老干部局授予“银尚达人”荣誉。更令人欣慰的是,他的工作激发了许多年轻人对温州话的兴趣。一位温州大学的外籍学生在上过林正华的方言课后,专门发来微信留言,感谢他让自己记住了许多有趣、生动的温州俚语。
温州俚语是温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着温州人的智慧,记录着温州的历史变迁。正如林正华所说:“温州话,尤其俚语,是一份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不能丢掉。”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温州话,温州俚语这门独特的民间语言文化正焕发着新的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