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急救,这些知识请务必掌握
脑卒中急救,这些知识请务必掌握
“时间就是大脑”,这句在神经科医生中广为流传的话,道出了脑卒中(中风)急救的真谛。脑卒中是一种突发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及时的急救措施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然而,许多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常常不知所措。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急救方法,包括如何快速识别症状、正确的急救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帮助大家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采取行动,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通过提高公众对脑卒中急救的认识,我们希望能够减少这种疾病的危害,保护更多人的生命健康。
快速识别:FAST原则要牢记
在介绍具体的急救方法之前,我们首先要学会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的症状。国际上通用的FAST原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识别方法:
F(Face)面部:让患者微笑,观察面部是否对称。如果一侧面部下垂,可能是脑卒中的征兆。
A(Arm)手臂:让患者举起双臂,观察是否有单侧无力。如果一只手臂无法抬起或保持抬起状态,需要警惕。
S(Speech)言语:让患者说话,观察是否口齿不清。言语含糊、表达困难也是脑卒中的重要症状。
T(Time)时间:如果发现上述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时间就是大脑,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除了FAST原则,我们还需要留意其他可能的症状,如突发的视力模糊、剧烈头痛、行走困难、平衡失调等。一旦发现,应立即采取行动。
急救步骤:保持冷静,正确施救
当发现身边的人出现脑卒中症状时,保持冷静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急救步骤能够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中国,拨打120寻求专业医疗援助是最关键的第一步。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尽量不要移动患者,避免加重病情。
保持呼吸道通畅:让患者平躺,头部偏向一侧,这样可以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如果患者出现呕吐,要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异物。
不要随意喂食:在医生到达之前,不要给患者喂水或食物,以免引起窒息或误吸。
记录发病时间: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类型的脑卒中(缺血性和出血性)有不同的抢救时间窗。医生需要准确的发病时间来制定治疗方案。
安抚患者情绪:脑卒中发作时,患者可能会感到恐慌和不安。陪伴在患者身边,用平静的语气安慰他们,有助于稳定病情。
抢救时间窗:分秒必争
脑卒中的抢救时间窗因类型不同而有所区别:
缺血性脑卒中(脑梗):传统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为发病后4.5小时内,但最新研究已将这一时间扩展至24小时。这意味着在24小时内,通过影像学评估确认存在可挽救脑组织的患者仍可接受溶栓治疗。
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最佳抢救时间为3-4小时以内,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若超过6小时,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增加致残或死亡风险。
及时就医:选择有溶栓能力的医院
在拨打急救电话后,尽量选择有溶栓能力的医院。溶栓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并非所有医院都能开展。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具备相应技术的医疗机构。
提高公众意识:减少疾病危害
脑卒中的急救不仅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提高公众对脑卒中急救的认识,让更多人掌握FAST原则和正确的急救方法,能够在关键时刻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同时,我们也要重视脑卒中的预防工作,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有效的疾病管理,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让我们携手努力,为脑卒中患者筑起一道生命防线。记住,“时间就是大脑”,在与时间的赛跑中,我们的每一个正确行动都可能挽救一个生命,守护一个家庭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