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巍巍松山,英雄的故事永远流传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43:1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巍巍松山,英雄的故事永远流传

巍巍松山,每一寸土地都见证着历史的沧桑。80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百多次惨烈悲壮的战役。如今,松山战役遗址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群敬业的讲解员常年驻守于此,向来访者讲述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万菊芬 摄

抗战记忆:松山的烽火岁月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占领东南亚各国及香港,切断滇越铁路和香港的西方援华补给线,妄图彻底征服中国。1942年5月,日军占领了芒市、龙陵和腾冲,使得怒江以西的大片国土沦陷。


尹磊 摄

松山,东临怒江,西连龙陵,是滇缅公路的咽喉要塞。1944年6月4日起,中国远征军对松山发起进攻。数月的激战,一次次的冲锋后,松山的山林一遍遍被炮火翻耕,烈士的鲜血沁红了土地,血流成河。松山战役,自6月4日打响,9月7日结束,是整个滇西抗战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历时96天,历经大战十次,小战百余次。最后采用坑道爆破的方式,摧毁了日军的主堡,以敌我伤亡比1:6.2的惨重代价,才改变局面,赢得了胜利。

松山战役的胜利不仅重新打通了滇缅公路,打破了滇西战役的僵局,还拉开了中国大反攻的序幕,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万菊芬 摄

筑园建基地:为了永恒地纪念

松山战役遗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遗址保存较为完整的战场之一。遗址沿滇缅公路两侧分布,包括大松山、小松山、黄土坡、阴登山、滚龙坡和大垭口等地。遗址内残存大量的爆破坑、战壕、掩体、暗堡、兵舍、马厩等战争遗迹。

为了让这段历史被更多人了解,龙陵县先后对松山战役遗址进行了建设性的保护。目前,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5.92平方公里、遗址保护区1.64平方公里,有中国远征军第8军103师纪念碑一座、遗址69个、遗迹816个,保存完好的战壕约13200米。2013年9月3日,中国远征军雕塑群落成,总占地面积为17400平方米。雕塑群利用东方造像方式,按真人尺度1:1.2的比例塑造,由夏、秋、冬装士兵方阵、娃娃兵方阵、女兵方阵、战车方阵、老兵方阵、战马方阵、将军方阵、驻印军方阵等13个方阵402座雕塑组成。另外,在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后部修建松山战役纪念碑一座,碑高20.198米,碑座占地面积121平方米。


张明永 摄

龙陵县松山教育培训中心于2015年9月揭牌成立,中心总占地面积21亩,建筑面积8821.94㎡。有学员公寓楼3幢,综合楼、教学楼各1幢,能同时容纳300名学员同时开展教学。现为县委党校所属股级公益一类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9名。抗战遗址园和培训中心成立以来,共挂有21块牌子,包括云南省国防动员委员会授予的“云南松山国防小镇”,云南省台湾事务办公室授予的“云南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授予的“爱国奉献、卫国戍边教育基地”,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滇西抗战研究基地”“云南省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云南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等。

目前,松山教育培训中心已经成为滇西集干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抗战文化教育、民族精神培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至今共承接举办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3103期,89223人。

凝心聚力,讲好松山故事

松山教育培训中心,总共有9个编制。目前在职编内7人,临聘2人,平均年龄32周岁,是一支奋战在教育培训战线上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而著称的青年集体。他们选择来到偏僻闭塞的大山里,都源于一种机缘,源于一腔热血。

最早的讲解员尹家虎,是土生土长的松山村人。他说,当年松山被日军占领两年多,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松山百姓饱经战火摧残,饱受战争创伤。从小到大,他听祖辈父辈讲过很多故事,包括日军在此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及松山战役结束,百姓协助掩埋阵亡远征军将士遗体等等。在环境的熏陶教育下,他的内心,充满了对敌人的恨和对英烈的敬。后来成为一名老师,常常把这些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在学生的心里,播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培训中心所在地,原来是大垭口小学。2015年培训中心成立时,在大垭口小学任教的他,满怀一腔爱国情怀,被选拔调入此单位,担任讲解员兼后勤。

万事开头难,没有讲解词,那就自己想办法。最初从县政协、史志办、松山管理所找资料,认真阅读抄笔记,整理讲解词,后来随着松山战役遗址不断开发建设,讲解词也在不断重构、修改、打磨和完善。如今,培训中心基本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讲解词,尹家虎也形成了独具个性的讲解——讲解中不时穿插当地百姓口口相传的抗战故事,使讲解通俗易懂,很接地气。

作为培训中心的资深讲解员和授课老师,尹家虎觉得有必要认真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料,有责任把滇西抗战特别是松山战役研究透彻,于是业余时间几乎都投入到查找资料和学习考证中,确保所讲史实确凿,业务素质专业。现在多数时间是授课、培训学员。尹家虎说:“身为松山人,站在曾被炮火翻耕过、曾被鲜血染红过,如今松柏苍翠、青色绵延的松山上,给一批又一批的学员和游客讲述松山的故事,我感到无比的光荣,浑身充满力量。”

“我是昌宁县人,说也奇怪,2018年,我看到龙陵县松山教育培训中心有一个招考名额,想都没想就果断报名,结果心想事成。满腔热血来到这苦寒的大山里,那时没有路灯,周围漆黑一片,和多数女孩子一样,也曾害怕、孤独、想家,但我从来就没有后悔过。”培训中心主任周山山,已经在此扎根六年,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这片英雄的土地。

每两周才能轮休两天,对于离家远的周山山来说,弥足珍贵。可常常因为培训多,或者将要接待的团队很特别,很考验讲解员的知识水平,就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应对他们提出的高深、专业性强的问题,于是每月回家一次,有时都是奢侈的愿望。因为工作繁忙,和外面接触的机会本来就不多,所以形象气质俱佳的她至今仍未遇到有缘人,很是让她的父母着急。

在团队管理上,周山山说,他们有严格的管理规则,从仪容仪表到精神状态都有要求,定期培训和考核;每周都要进行2~3天的普通话培训,每周例会都要学习《滇西抗战三部曲》,每人轮流念四五页,并进行录音,通过反复聆听来矫正读音,同时达到学习的目的;不定时到抗战遗址进行教学研讨,一人讲解,其他人当评委,考核结果量化,记录在考核表里,相互点评提意见。培训和考核是严肃的,但在平时生活中,团队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周山山说,“我们彼此陪伴,既是同事又是朋友和家人,遇到问题大家一起想办法,遇到困难大家一起克服。”

2022年9月入职的寸海霞,虽然工作不满三年,但带团讲解也好,还是作为授课老师也好,都已经是成熟稳重、游刃有余了。

她是腾冲市人,毕业于厦门集美大学汉语言专业。谈及为什么选择来到松山,她说:“腾冲也是滇西抗战主战场之一,从小学到高中,每年都到国殇墓园扫墓,耳濡目染,心里早已根植了爱国主义的种子。不过,主要是受‘校主’陈嘉庚的影响,特别是读了他的《南侨回忆录》,了解南洋机工在修筑滇缅公路中做出的牺牲和贡献。受此鼓舞,毕业时即报考了松山教育培训中心,想把发生在中国抗战生命线和大动脉——滇缅公路上的故事,说给更多的人听。”当问及是否适应或者有没有压力时,寸海霞坦言,她喜欢安静,耐得住寂寞,没有任何不适应。压力主要来自科研,目前她正在做的课题是《滇西抗战统一战线及其时代价值体现》,期待年底能顺利完成。

培训中心年纪最小的杨荣琴,是今年9月刚入职的,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她说,能到英雄的松山工作是幸运的,在这个优秀的团体里,她得到了大家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鼓励,所以成长很快。现在已经带团讲解20余次,并开始带培训班,当小讲师了。

不过,对她而言,现在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前路漫漫其修远,她表示,她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继承革命先烈遗愿,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优异的学习成绩,讲好松山故事,以告慰先烈,致敬先烈,无愧时代,无愧祖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