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虚假购物诈骗频发,你遇到过吗?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03:2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虚假购物诈骗频发,你遇到过吗?

“双十一”期间,小李在某社交平台上看到一则广告:“双十一直播特惠,原价1999元的名牌手表,现只需999元!”心动不已的小李立即添加了广告中的客服微信。对方发来一个链接,声称是官方购物页面。小李点击链接后,输入了个人信息和支付信息,却迟迟未收到商品。当他再次联系客服时,发现自己已被拉黑。小李这才意识到自己遭遇了虚假购物诈骗,损失了999元。

虚假购物诈骗是近年来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之一,不法分子通过发布虚假广告、冒充客服等方式,诱骗消费者进行转账,导致大量财产损失。据统计,虚假购物诈骗已位居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前列,且发案量呈上升趋势。

01

诈骗手法花样百出

虚假购物诈骗之所以屡屡得逞,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手法的多样性和隐蔽性。骗子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施诈骗:

  1. 低价诱饵:在社交平台、论坛或二手交易网站发布远低于市场价的商品信息,吸引消费者注意。

  2. 假冒客服:冒充电商平台或快递公司客服,以订单异常、商品质量问题等为由,诱导消费者提供个人信息或进行转账。

  3. 虚假链接:通过短信、邮件或社交媒体发送虚假购物链接,诱使消费者在假冒网站上输入支付信息。

  4. 私下交易:要求消费者脱离正规交易平台,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私下转账。

  5. 保证金诈骗:以缴纳定金、关税、保证金等名义,要求消费者多次转账。

值得注意的是,虚假购物诈骗的手法不断翻新。例如,一些骗子利用AI技术生成虚假客服语音,或者通过深度伪造技术制作虚假的物流信息,进一步增强欺骗性。

02

真实案例敲响警钟

2024年10月,广东佛山的陈女士在某社交平台上看到一则低价出售名牌化妆品的广告。她通过微信联系卖家,并按照对方要求,先后支付了商品费用、保证金等共计3000余元。然而,陈女士始终没有收到商品,卖家也消失得无影无踪。陈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立即报警。

这类案例屡见不鲜,受害者涵盖各个年龄段和职业背景。从大学生到职场人士,从家庭主妇到退休老人,任何人都可能成为虚假购物诈骗的目标。

03

如何防范虚假购物诈骗

面对日益猖獗的虚假购物诈骗,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防范建议:

  1. 警惕低价诱惑:遇到远低于市场价的商品信息时,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

  2. 核实信息: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商家信息,不要轻易点击陌生人发来的链接。

  3. 选择正规平台:尽量在正规的电商平台进行交易,避免私下转账。

  4. 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身份证号、银行账户、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5. 保留证据:保存好交易记录、聊天记录等,一旦发现被骗,立即报警。

公安部反诈中心提醒大家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你是否曾经遇到过类似的诈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防范心得。让我们一起提高警惕,共同防范虚假购物诈骗,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