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友谊医院专家详解: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案
北京友谊医院专家详解: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案
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大平在一次讲座中指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简称GER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这种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食管炎、食管狭窄甚至食管癌。
发病机制:从生理到病理的转变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多个生理环节的失调。正常情况下,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像一道闸门,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然而,在GERD患者中,这道闸门的功能往往出现障碍。
研究表明,LES压力降低是导致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LES压力降低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
- 腹内压增高:肥胖、妊娠等因素会增加腹内压力,迫使胃内容物向上反流。
- 食管裂孔疝:部分患者的胃通过膈肌的食管裂孔疝入胸腔,影响LES功能。
- 胃排空延迟:胃排空速度减慢会导致胃内压力增高,增加反流风险。
此外,食管清除能力下降和食管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也是重要环节。食管清除能力下降会延长反流物在食管内的停留时间,增加黏膜损伤的风险;而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则会降低食管对反流物的防御能力。
诊断标准:从症状到检查的全面评估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结果。典型的症状包括烧心和反流,这些症状通常在餐后、弯腰或平躺时加重。除了典型的症状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非典型症状,如胸痛、嗳气、吞咽困难等。
为了确诊GERD,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以下检查:
- 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的状况,发现炎症、溃疡等病变。
- 24小时食管pH监测:通过监测食管内的酸度变化,评估反流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 食管测压:检测食管蠕动和LES压力,评估食管动力功能。
-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通过X线检查观察食管和胃的形态及功能。
治疗方案:从生活方式到药物治疗
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目标是缓解症状、治愈食管炎、减少复发和预防并发症。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生活方式的调整是治疗GERD的基础,对于轻度患者甚至可以单独使用。主要措施包括:
- 控制体重:肥胖是GERD的重要危险因素,减重可以显著改善症状。
- 调整饮食:避免高脂肪、辛辣、酸性食物,减少咖啡和酒精的摄入。
- 改变进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晚餐不宜过晚,睡前3小时不进食。
- 抬高床头:使用楔形枕头抬高上半身,减少夜间反流。
- 戒烟:吸烟会降低LES压力,加重反流。
药物治疗
对于症状较重或生活方式调整效果不佳的患者,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
- 质子泵抑制剂(PPIs):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是治疗GERD的一线药物。
- 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适用于轻度患者或维持治疗。
- 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可改善胃排空和LES功能。
- 抗酸药:如铝碳酸镁、氢氧化铝等,用于快速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愿长期服药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是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通过重建LES功能来防止反流。
预防与管理:专家建议
北京友谊医院的专家强调,预防和管理胃食管反流病的关键在于长期的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随访。患者需要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已知的诱发因素,并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同时,定期复查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胃食管反流病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管理,大多数患者可以实现症状的长期控制,提高生活质量。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