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心肺疾病进入高发期,专家详解五大防护要点
冬季心肺疾病进入高发期,专家详解五大防护要点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骤降,心肺疾病患者需要格外警惕。近期,哈尔滨市第四医院心内科接诊了多例因气温变化引发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其中,57岁的陈先生因受凉后出现剧烈胸痛,经检查发现是变异性心绞痛。这一案例再次提醒我们,冬季是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为什么冬季心肺疾病高发?
冬季气温下降,人体为了保持正常体温,血管会收缩,导致血压上升,心脏负荷加重。同时,寒冷天气使人们更倾向于待在室内,户外活动相对减少,这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和血脂水平升高,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此外,冬季是感冒和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这些疾病也会间接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对于呼吸系统来说,冬季的寒冷干燥加上雾霾多发,很容易导致肺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疾病发作。据统计,我国40岁及以上居民COPD患病率高达13.6%,患者人数近1亿。但其患病知晓率仅为0.9%,规范化诊疗率低,因此冬季防护尤为重要。
冬季心肺疾病防护要点
保暖是关键
寒冷会使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担。因此,外出时要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特别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出门时不妨多带一件外套。同时,保持室内温暖也很重要,建议将室内温度保持在18℃以上。
健康饮食
冬季饮食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三低”原则,减少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晚餐不宜过饱,最好在晚上7点前结束进食,避免过多的血脂在血管中堆积。对于高血压患者,要注意补钾、减钠,多吃小米、小麦、菠菜、香蕉等食物。
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要因为天气寒冷而停止运动。即使在家里不出门,也要尽量减少久坐。运动应量力而行,避免在清晨、晚上视野不清或雾霾天气时进行户外运动。推荐的运动项目包括慢跑、登山、快走、球类运动等。对于COPD患者,建议进行呼吸操、有氧运动等康复锻炼,提高呼吸肌力量。
规律生活
保持规律的作息,确保充足的睡眠。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做好指标监测,如自测血压、血糖,心衰患者还应监测体重、液体出入量等。遵照医嘱按时用药,不擅自加减剂量和停药。同时,要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
预防感染
冬季是感冒和流感的高发期,感染会加重心脏负担。建议心血管疾病患者每年接种流感疫苗,避免重症流感及其引发的心血管事件。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胸闷气短怎么办?
如果出现胸闷、胸痛、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 让患者平躺,避免过度活动。
- 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助。
- 若患者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急救药物,应在专业指导下使用。
- 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情况,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对于COPD患者,如果出现气促、喘息、胸闷、咳嗽加重,发热,痰量增加、颜色和(或)粘稠度改变等症状,提示可能发生了急性加重,需尽快到医院就诊。
健康生活方式
除了上述防护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维护心肺健康也至关重要。建议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研究表明,持续提升心肺耐力可显著降低死亡风险。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合理搭配膳食,保持营养均衡。最后,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冬季虽然寒冷,但通过科学的防护措施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心肺疾病的发生,远离胸闷气短的困扰,享受一个健康、温暖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