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印迹”主题篆刻作品展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幕
“运河印迹”主题篆刻作品展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幕
12月23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南京印社、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联合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运河印迹”主题篆刻作品展(江苏展)开幕式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举行。
今年适逢“中国篆刻”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5周年,也是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扬州展”是继北京、天津、沧州、济宁、郑州、杭州、宁波后的第八站,也是本项目的收官之展,共展出印章原作23件、篆刻印屏180件、书法作品43件。参展作品以运河为脉络,以印章为载体,汇集了众多篆刻艺术家的精品力作,用篆刻艺术的形式记录和讴歌运河两岸的历史变迁,这些篆刻作品不仅是对运河历史的再现,更是对运河精神的传承。
“运河印迹”主题篆刻作品展以篆刻艺术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与大运河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以篆刻艺术形式创新性展示大运河的历史和今天,彰显大运河文化内涵,丰富了大运河文化表现方式,为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探索出新的路径。
展览亮点
本次展览展出的23件印章原作、180件篆刻印屏和43件书法作品,均围绕大运河主题展开。参展作者包括篆刻院研究员、西泠印社社员等,代表了当代篆刻艺术的最高水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还邀请了江苏68位代表性篆刻家参与创作,篆刻内容着重从江苏地区与大运河相关的历代诗词中挖掘,展现了江苏段大运河的独特文化魅力。
开幕式盛况
开幕式上,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名誉院长骆芃芃、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仇高驰等先后致辞。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王洪俊、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等领导出席并讲话。开幕式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理论部主任冯宝麟主持。骆芃芃还向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捐赠了“运河印迹”主题篆刻作品展部分作者创作的手拓印蜕手卷一帧和由其本人镌刻的“守河人”印章一枚。
研讨会精彩纷呈
开幕式结束后,举办了“运河印迹”主题篆刻作品展(江苏展)研讨会。研讨会特别邀请扬州博物馆名誉馆长顾风、中国楹联学会匾联委员会主任袁裕陵等专家,先后做了《大运河与扬州文化艺术》《漫谈篆刻艺术中的城市文化形象》的主旨演讲。参会的专家学者、书法篆刻家进行了深入广泛交流和探讨。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概况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一座现代化的专题博物馆,位于扬州三湾古运河畔,占地约200亩,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博物馆以“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为展示主题,设有多个常设展厅和专题展厅,通过丰富的文物展品和多媒体互动展示,生动呈现了大运河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
博物馆实行免费参观制度,但需要提前预约。观众可通过“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或官网进行预约,常规门票每日19:00开放未来7天内的预约。特别展区如“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则需在每周四晚19:30预约下周门票。
近期展览活动
除了“运河印迹”篆刻展,博物馆近期还有多个精彩展览和活动:
- “麦积山石窟艺术展”正在展出,通过100余件(套)文物展品和数字化复原展示,呈现麦积山石窟的艺术魅力。
- “梦华东京:北宋开封城”特展将于近期开幕,将展出宋徽宗等名家真迹,展现北宋都城的繁华景象。
- “大运塔”公共艺术展即将登陆博物馆顶层,以“水载文澜”为主题,展现大运河的文化底蕴。
“运河印迹”主题篆刻作品展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之旅。它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大运河的历史变迁,用篆刻艺术的形式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无论是艺术爱好者还是历史文化迷,都不容错过这场视觉盛宴。快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感受这场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融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