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健康防护指南:南京疾控专家教你这样做
春运健康防护指南:南京疾控专家教你这样做
2025年春运将于1月14日开始,至2月22日结束,为期40天。根据预测,春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90亿人次,铁路和民航客运量有望分别突破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面对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如何做好健康防护,降低呼吸道疾病传播风险,成为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当前疫情形势:低水平流行但风险增加
当前,我国新冠疫情仍处于低水平流行状态,但随着春运期间人员大规模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增多,呼吸道疾病感染风险显著增加。监测数据显示,近期全国新冠疫情呈现上升趋势,本土JN.1变异株已成为优势流行株,感染病例以轻型为主。专家预测,在春节假期前后,新冠疫情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
除了新冠病毒,流感等其他呼吸道疾病也处于高发期。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上旬,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达到峰值,此后虽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位波动状态。其中,乙型流感占比升高,导致流感疫情出现小幅波动。专家研判认为,春运期间将继续呈现多种呼吸道疾病交替或共同流行态势。
个人防护措施:科学防控是关键
面对复杂的疫情形势,科学防控是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感染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实用的个人防护建议:
规范佩戴口罩
在人员密集场所、公共交通工具上以及环境密闭的公共场所,建议全程正确佩戴口罩。口罩应遮住口鼻,湿了或脏了要及时更换。一次性医用口罩不宜连续佩戴超过4小时,不可清洗,不可重复使用。
保持手卫生
在接触公共物品、垃圾、厕所等可能携带细菌和病毒的区域后,要及时洗手或进行手消毒。避免用未清洗过的双手触摸脸部。
保持社交距离
在公共场所,尽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减少在人员密集处停留,避免与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接触。
养成良好习惯
咳嗽和打喷嚏时,可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并将用过的纸巾及时丢入带盖垃圾桶中;不要随地吐痰。
重点人群防护:特别关注老幼群体
老人、儿童等重点人群由于自身免疫力较弱,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感染后发展成重症的风险也较高。因此,需要特别关注:
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
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确需前往,应科学佩戴口罩。
积极接种疫苗
建议及时接种新冠、流感、肺炎球菌疫苗,以降低感染和重症风险。
加强健康监测
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出行前准备:合理规划行程
关注疫情动态
出行前密切关注目的地疫情动态和相关部门发布的防控信息提示,合理安排出行计划。
物资准备
按需备好口罩、酒精湿巾等防护物资。出现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应评估自身身体状况,随时调整出行计划。
疫苗接种
重点人群建议尽快接种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
旅途中的注意事项
交通工具上的防护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全程佩戴口罩,减少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尽量选择靠窗座位,避免频繁走动。
就餐注意事项
选择人员少、通风好的场所就餐,与相邻人员加大间隔距离。提倡使用公筷,避免混用餐具。在外用餐时,应选择证照齐全、干净卫生的场所。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咳嗽和打喷嚏时,可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并将用过的纸巾及时丢入带盖垃圾桶中;不要随地吐痰。
回家后的健康监测
自我健康监测
回家后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以及腹胀、腹痛、腹泻等肠道症状,要注意观察,同时注意休息。
及时就医
症状较重时要及时就医,就医时要佩戴口罩,防止把疾病传播给周围的人。
春运期间,做好健康防护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和社会负责。让我们携手努力,科学防控,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安全,度过一个平安、健康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