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运震的为官之道:俭、简、检
牛运震的为官之道:俭、简、检
牛运震,山东滋阳人,清朝雍正年间进士,曾任陕西秦安、平番等县知县。他在为官期间,提出了著名的“俭、简、检”三字诀,成为其为官之道的核心理念。
牛运震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仆为县官有三字,曰俭、简、检而已。俭者,薄于自奉,量入为出。所谓以约失之者鲜。此不亏空,不婪赃之本也。简者,令繁则民难遵,体亢则下难近,一切反之。毋苛碎,毋拘执,毋听陋例,毋信俗讳,仪从可减则减之,案牍可省则省之。检者,天有理,人有情,吏部有处分,上司有考课,豪强将吾伺,奸吏将吾欺。入一钱,乙诸简,将毋纳贿。施一枝,榜诸册,将毋滥刑。此检字诀也。”
牛运震在甘肃多地为官,政绩卓著。特别是在永登县任知县时,面对县城东南玉道岘等五个地方的饥荒,他带头捐粮200石,成功拯救了受灾百姓。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当地百姓集资为他制作了一件“万民衣”,并将剩余的钱兑换成银子赠送给他。然而,牛运震只收下了“万民衣”,而将银子全部退还。
然而,“万民衣”却成为了牛运震仕途的转折点。乾隆十三年(1748年),他因“万民衣”事件遭到弹劾,最终被罢免所有官职。此时,他为官十年,却连回家的路费都凑不足。幸得上级官员中有人同情,聘请他到皋兰书院担任主讲,以积攒返乡的费用。
牛运震的“俭、简、检”理念,不仅体现了他的为官之道,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俭”强调官员应保持俭朴的生活方式,以身作则,引导百姓勤俭节约;“简”则要求政令简单明了,便于百姓遵守,减少胥吏的弄权空间;“检”则强调官员要时刻自我检视,约束自己和下属,防止腐败和滥权。
史学家慕寿祺曾评价:“前清一代,甘肃州县以牛运震为第一。不闻旌异之典,反为宵小所排。古今政治之不同类如此。”
图:黄花棘豆,多年生草本,为干旱草原沙漠常见植物,对于固沙和防止沙化具有重要价值。花期6-8月,果期7-9月。全草入药,花有利水的功效,可治各种水肿。全草主治肺热咳嗽、痰饮腹水、体虚水肿、脾虚泄泻等症。(植物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白增福、陈学林提供)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