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浪潮下,中国上市公司性别平等之路:进步显著但仍存差距
ESG浪潮下,中国上市公司性别平等之路:进步显著但仍存差距
职场性别平等不仅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随着ESG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开始重视性别平等议题。中国上市公司在这一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联合国设立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第5个目标是实现性别平等,增强所有妇女和女童的权能,要求企业采取行动,消除性别不平等现象,并确保女性在就业、领导地位等方面享有平等机会。
纳斯达克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香港交易所等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已相继颁布了与ESG信息披露相关的政策文件,推动企业董事会多元化,为女性提供更多参与董事会层面的机会。如港交所已于2021年修订《企业管治守则》,不再接受董事会只有单一性别成员的上市申请人,现有上市公司也须于2024年底前遵守相关规定,届时所有在港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最少有一位女性。
此外,“性别平等”作为重要评估指标被纳入各大机构的ESG评级体系。如国际ESG评级机构汤森路透在社会维度雇佣员工方面下设保持员工多样性与机会平等指标;国内ESG评级机构商道融绿在社会维度员工方面下设女性员工比例、员工政策等指标,在公司治理维度下设董事会多元性等指标。
积极进展
恒生聚源数据显示,从董事会女性董事占比来看,2023年A股公司中女性董事占比在20%以下的上市公司数量占A股公司总数的比例(简称上市公司比例,下同)较2018年下降7.31个百分点;而女性董事占比在20%—30%、30%—40%、40%—50%、50%以上四个特定区间的上市公司比例分别较2018年提升3.05、1、1.08和2.18个百分点。
从女性高管占比来看,2023年A股公司中女性高管占比在20%以下的上市公司比例较2018年下降8.3个百分点;而女性高管占比在20%—30%、30%—40%、40%—50%、50%以上四个特定区间的上市公司比例分别较2018年提升2.03、0.76、1.02和4.49个百分点。
上述数据反映出近年我国职场高层中的性别平等状况有所改善。这一趋势的形成主要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性别平等的政策法规、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了社会对性别平等等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知、女性意识逐渐觉醒等因素有关。微观层面来看,推进性别平等对上市公司主要起到以下作用:
提升财务表现:性别平等意味着不同性别、不同经验和观点的人员共同参与决策过程,能够减少群体思维,避免盲点,带来更广泛的视角和更全面的决策,提高团队的创造力和决策质量,进而帮助组织提升竞争力,取得更好的财务业绩。女性高管还能够更好地反映客户需求,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据中国年度消费数据显示,中国75%的家庭总消费由女性来做决策。因此,随着社会和消费趋势的不断变化,企业将女性纳入市场开发等决策过程有助于有效扩大市场,提高公司业绩。
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女性更倾向于规避风险,有女性董事的董事会更可能关注潜在的风险问题,平衡男性董事过度自信导致的决策风险,不采取激进的高风险策略,促使企业加强风险管理。
树立品牌形象:关注性别平等可以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向外界传递积极的价值观,提升企业的声誉和品牌形象,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和客户。
存在的差距
根据MSCI(明晟)对全球中大型企业高管层的性别多样性情况统计,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董事席位的女性占比保持稳定提升,从2018年的11.1%增长至2022年的14.8%。然而这一比例仍低于MSCI世界指数成份股31.3%的平均水平,显示出我国在性别平等方面与国际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这一差距主要受以下原因影响:
文化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和社会文化往往将女性视为家庭的主要照顾者,这给女性职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挑战和限制。
社会支持体系不完善:缺乏完善的生育、教育等支撑体系,导致女性更多地投入家庭,使企业在招聘女性员工时产生顾虑。
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关于鼓励雇佣女性的激励政策和相反的惩罚性政策缺乏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更多是停留在表明倡导层面。
改进建议
对于上市公司如何提高性别平等状况,提出以下建议:
将性别平等纳入企业ESG战略乃至公司战略:树立战略意识,制定和实施涵盖招聘、晋升、薪酬、培训等方面性别平等政策。设置明确的监督考核指标,如女性高管比例、女性董事比例等,并公开性别平等政策执行情况,接受内外部的监督和评估,加强透明度和问责制,以确保性别平等的原则在公司的各个环节中得到落实和执行。
建立多样性和包容性的企业文化:提供灵活的工作安排和福利政策,如远程办公、弹性工作时间等,帮助员工在职业发展和家庭责任之间找到平衡;鼓励开放的沟通和多元意见的交流,提供公平的晋升机会和发展资源,打造包容性、多元化的企业文化。
利用新技术降低性别工作差异:鉴于男女在体力上的差异,通过利用新技术降低传统工作对体力的依赖,使原本只适合男性的工作也适合女性。
加大宣传,打破传统观念:很多国内传统意义上只适合某一性别从事的工种在国外早已实现了性别多元化,这需要企业加大宣传,打破传统观念,增加男性在传统女性主导行业的比例,如医疗医护领域;同时增加女性在传统男性主导行业的比例,如工程领域,以实现性别平衡。
当然,推进性别平等不仅需要上市公司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政府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同时也需要个人积极争取发展机会。通过政府、企业、个人三方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消除性别歧视和不平等现象,激发社会所有人才资源的积极性,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