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早期干预,家长必看!
小儿脑瘫早期干预,家长必看!
脑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智力、语言、视听、交流等多种障碍。其临床症状可随年龄增长和脑的发育成熟而变化。近些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脑瘫的康复治疗的重要性。而脑瘫儿童康复的最终目标是使孩子回归社会,享受生活。在儿童康复治疗中,脑瘫儿童康复的治疗任务漫长且艰巨,然而许多脑瘫儿童家长只重视康复训练而忽略家庭日常生活姿势的管理,正确力线的姿势是产生正确运动模式的基础,所以正确的家庭日常姿势管理,可使儿童的康复达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家庭护理中的姿势管理
脑瘫儿童早期会出现头部后仰,背部顶起离地,下肢伸直,上肢屈曲,使身体形成一个弓形,这种异常姿势成为“角弓反张”,由于受反射的影响,家长护理要常给儿童采取侧卧位、俯卧位和悬吊式软床上的仰卧位。
卧姿管理
侧卧位时,使患儿头部与身体保持在一条直线,背部和头部后面放靠垫,双下肢屈曲且中间夹小枕头。两侧交互进行。
俯卧位时,如果患儿上肢支撑不足时,可以在其腋下放置枕头,提升头部控制能力,但有严重紧张性迷路反射姿势持续存在时,患儿不宜长时间采取俯卧位。俯卧位要在清醒状态下实施。
抱姿管理
正确的抱姿可以促使患儿头部控制能力提升,刺激背部抗重力伸展的发育,可以降低患儿的姿势张力。
痉挛型儿童的抱姿,把患儿双下肢分开,分别放在抱者腰部两侧,患儿双上肢分开,分别放在抱者双肩上。抱者也可以让儿童坐在自己腿上,把儿童两腿分开,夹着大腿,双手从儿童腋下穿过,可以让儿童适当的离开自己的身体,训练躯干的控制能力。
手足徐动儿童的抱姿,抱起患儿时,应当把双上肢抱在一起,双下肢屈曲合在一起,用膝部顶到胸部呈抱球状。
坐姿管理
对于脑瘫儿童的坐姿,尽量采取椅子上端坐位,椅子的高度与膝盖的高度相等,以坐骨结节为支撑点,背部伸展,头颈与躯干成一条直线,双髋双膝屈曲90度,双脚对称平放在地上,如果儿童背部抗重力伸展不充分,可以在前面摆放一个桌子,与儿童坐位肩部高度相同,双上肢放在桌子上,辅助躯干伸展。
痉挛型儿童早期在床上坐位应采用儿童下肢伸直,髋关节外展外旋,双手从孩子腋下穿过,扶住儿童双膝,照顾着用自己的身体顶住儿童的腰背部,保持儿童躯干的重量负荷与自己的座位支撑面。
手足徐动儿童床上坐姿保证双下肢屈曲内收,腹部贴紧大腿,再握住儿童双肩,向内向前加压维持。
站姿管理
开始站立时,患儿站姿不稳定,可以在前方放置桌子,辅助患儿站立,保持患儿头中立位,躯干,髋膝踝在一条直线,双肩,骨盆,双膝同高对称,双足对称站立,双脚距离与双髋距离相等。良好的站姿为后续优化的步态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姿势要交互应用,每个姿势不宜时间过长,要进行合理合适的姿势管理。
脑瘫的康复治疗需要医生、康复治疗师以及家长的全面紧密的配合,做好孩子的姿势管理可以帮助康复疗效的维持,提高孩子的康复疗效,长期的姿势管理可以降低肢体畸形发生的概率。如有任何问题,请到专业机构进行就诊。
康复训练的整体性
在小儿康复的过程中,有很多家长关注的重心都在孩子能快些走起来,然后忽略了上肢功能的康复。等到孩子能走了结果发现上肢功能又跟不上了,发现自己家小孩自理能力很差,不会穿衣服、也吃不好饭,这时再想起来给孩子上康复课,孩子年龄也大了,已经错过了最佳的黄金期,效果肯定没那么好。而且孩子大一些自主意识会很强,这个时候再康复就更取决于孩子愿不愿意配合,所以家长们,我们要把孩子的康复看作一个整体,上下肢的康复要同步进行,一定要注意孩子康复的黄金期!
术后康复训练的建议
大家好,我是神经外科王东医生,今天来说一下脑瘫患儿术后康复训练为什么非做不可?
第一,合适的外科手术只是脑瘫成功治疗的开始,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才是提高及恢复其潜在功能的重要保证,这种康复治疗应长期坚持。
第二,脑瘫手术的目的是改善患儿运动系统的结构,矫正骨性畸形或挛缩畸形等。协调主动肌群与拮抗肌群的平衡性,扩大患儿关节活动范围,手术后近期效果往往明显。然而由于导致脑瘫的病因未能改变,如果不结合术后的康复治疗和训练,其远期效果将会降低或恢复至术前状态。
只有将康复训练与外科手术相互结合进行科学有效的有机结合,方能取得理想的康复效果。这也是在每次为患儿成功手术之后,叮嘱家长要坚持为孩子进行系统术后康复的原因所在,请各位家长为了孩子的未来务必牢记这一点。
成功案例分享
8月5日上午,由雀巢健康科学、长和医疗、深圳市儿童医院、深圳长和大蕴儿童康复门诊部共同举办的“筑巢·慢天使成长计划”脑瘫康复营养训练营活动,在深圳市儿童医院报告厅圆满举行。深圳市儿童医院康复科主任曹建国、深圳长和大蕴首席医疗官孙晓勉、深圳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治疗师主管李瑞豪等人出席活动,并针对脑瘫儿童的康复和营养管理展开知识讲座。
深圳市儿童医院康复科主任曹建国正在接受媒体采访
深圳市儿童医院康复科主任曹建国在致辞中讲到:“我国脑瘫发病率约为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三,深圳是高出生率城市,在每年20到25万新生儿中,脑瘫新增患儿约为400到600个。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脑瘫患儿的康复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筑巢·慢天使成长计划”是由雀巢健康科学、长和医疗共同发起的一项针对脑瘫患儿营养与康复训练的关爱项目,自2018年以来,已相继在北京,昆明两地成功举办。此次深圳站的圆满举行,更是离不开深圳市儿童医院的大力支持。
上午9时许,成功报名的50余组脑瘫家庭陆续赶至活动现场。为了给脑瘫家庭提供专业的康复指导,活动特别邀请了儿童医院康复科主任曹建国、深圳长和大蕴首席医疗官孙晓勉等人,针对脑瘫患儿康复的分级管理、营养管理、喂养及吞咽相关问题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活动结束后,主办方还设置了专家义诊环节,凝聚专家和医护团队的专业力量助力脑瘫患儿走向康复之路。
曹主任在讲座中强调说:“脑瘫是大脑受损后造成的肢体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方面的障碍,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脑瘫儿童要做好分级管理,并制定出不同年龄的康复计划。脑瘫的康复是个漫长的过程,分级管理也是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参与和帮助每一个脑瘫患儿获得更好的生活。”
专家与“慢天使”家长一对一的做问诊交流
脑瘫患儿的营养尤为重要,深圳长和大蕴首席医疗官孙晓勉在讲座中介绍到:“脑瘫患儿由于喂养习惯,喂养能力,吞食能力的不足,常伴有营养低下的问题。脑瘫患儿比正常孩子需要消耗更多能量,并且,由于吞咽功能障碍,脑瘫儿童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的丢失严重。小百肽是雀巢健康科学出品的一款供1岁以上儿童使用的全营养配方粉,是中国市场上为数不多的针对生长发育迟缓儿童的营养制剂。其等热卡配方,可提供充足能量,满足脑瘫患儿生长所需;所含100%蛋白质来源为乳清蛋白,并水解为肽类,易于吸收,胃排空更快,减少胃食管反流风险;另含有的57%脂肪来源为中链甘油三酯,可快速提供能量。”
深圳长和大蕴首席医疗官孙晓勉在演讲
针对有吞咽困难的脑瘫患儿来说,食物增稠剂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深圳长和大蕴首席治疗师顾问 John Serkiz 讲到:“在所有儿童中,经历过吞咽困难的大约占1%,但在所有脑瘫患儿当中大概有60%的小朋友都经历过吞咽困难,这点也要考虑到脑瘫的等级分类,脑瘫的等级越高,吞咽困难越大。雀巢健康科学推出的顺凝宝能有效帮助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降低吸入性肺炎的风险,帮助他们摄取充足的营养。”
“筑巢·慢天使成长计划”脑瘫康复营养训练营不仅让家长们得到了专业的指导,获得了脑瘫康复营养方面的知识,也对脑瘫患儿的成长充满了信息。未来,雀巢健康科学也将继续关注关爱脑瘫患儿群体,希望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让脑瘫患儿的康复指日可待。同时也呼吁更多爱心力量加入到关爱脑瘫儿童的阵营中,通过更多这样的活动给予脑瘫家庭以信心和力量。
具体注意事项和建议
干预路上大多教师家长的理念是:语言不好学语言,认知不好学认知!其实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思想观念。为什么脑电图、核磁共振显示大脑生理结构没有任何问题,为什么达不到同年龄段的水平。这不就是发展迟缓吗?对于发育迟缓的孩子,不是拼命的教,如果1个孩子9岁,整体发育只达到了3岁多的水平,他的语言、认知理解、行为也就是3岁多孩子的表现。从根本上不是只教认知,还要通过针对性的感统训练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当这个发育水平直达到3岁多的孩子能提升到4岁,我相信他的语言、认知理解、行为一定进步很大。所以家长的认知水平决定了这些孩子的结果。只有父母好好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和观念,孩子成长的道路才会更省力。
日常生活中,家庭姿势管理尤为重要,家长对于孩子的认知尤为重要,不仅是治疗师需要学习,能够参与到孩子的康复过程中所有人都应该需要更多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