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甘盛荣、黎遇航、李圆通:三位道士的抗日传奇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31:1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甘盛荣、黎遇航、李圆通:三位道士的抗日传奇

1938年,南京城已是一片废墟。甘盛荣回到阔别已久的二郎庙,眼前的景象令他心如刀绞:昔日香火鼎盛的庙宇如今荒凉破败,佛像蒙尘,只有乌鸦的哀鸣在废墟中回荡。更令他愤怒的是,城内日军的吆喝声不绝于耳,烧杀抢奸的暴行仍在继续。

甘盛荣,这位南京二郎庙的道士,身强力壮,武艺高超,精通长短铁棍,善医施药。面对日寇的暴行,他决定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方式为家乡复仇。

一天清晨,甘盛荣在山路上发现两名日军士兵正四处搜寻。他灵巧地躲进树荫,等待时机。当敌人走近时,他突然跃出,以精湛的猴拳技艺一拳击倒一名敌人。另一名敌人试图反抗,但甘盛荣临危不乱,一脚踢中其裆部,随后连环攻击,很快将敌人制服。

这只是甘盛荣抗日行动的开始。他不仅用武术打击敌人,还利用医术救助百姓。一次,他目睹一名姑娘被日军欺凌,义愤填膺的他挺身而出。他的猴子率先出手,抓伤日军的眼睛,甘盛荣则趁机用铁棍击中敌人的手,夺过刺刀终结了敌人的生命。

甘盛荣的英勇事迹很快在城中传开。日军开始流传着一个神秘的“白衣道士”,每当夜深人静时,就会有日军士兵离奇死亡,额头上贴着黄纸符。这个传说让日军人心惶惶,甚至不敢单独行动。

在茅山,另一位道士黎遇航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战贡献力量。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茅山被日军占领,黎遇航携徒逃至安徽,辗转多地后返回茅山。同年6月,陈毅带领新四军入驻茅山,建立了抗日根据地。黎遇航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抗日洪流,为新四军提供向导和情报支持。

1938年9月1日,黎遇航的父亲黎洪春被日军杀害;10月,乾元观在战火中被毁,多位道长和道众罹难。亲人被杀害、道观被毁的悲痛,更加坚定了黎遇航抗日的决心。他不仅担任粮食保管员和情报站站长,还积极组织道士和群众支援新四军。在他的努力下,茅山地区成为新四军重要的情报来源地。

在河北狼牙山,李圆通道士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援抗战。他原本是武师出身,后在狼牙山盘陀道观出家。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带领道士们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日洪流,利用道观掩护八路军战士,救治伤员,发动百姓传递情报。

1941年,日寇调集大部队围攻狼牙山,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接到了掩护大部队和群众撤退的任务。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五位战士选择跳崖以身殉国。班长和另外两名战士壮烈牺牲,副班长葛振林与战士宋学义幸运地被崖间树杈挂住,身负重伤。

李圆通得知消息后,立即组织弟子前往悬崖搜寻。他及时发现了卡在树枝上的两位战士并加以救治,使他们得以重生。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也因李圆通的救助而广为传颂。

三位道士,三个不同的战场,却有着共同的目标:驱逐日寇,保卫家园。他们凭借道教的智慧和技能,以自己的方式为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事迹不仅展现了道教徒在国家危难时刻的责任与担当,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历史见证。

甘盛荣、黎遇航、李圆通,这三位道士的抗日传奇,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上,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