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诊疗指南》推荐:科学减脂饮食法
《肥胖症诊疗指南》推荐:科学减脂饮食法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这是国内首部针对肥胖症多学科诊疗的权威指南。指南中详细介绍了多种科学减脂的饮食方法,旨在帮助人们通过健康的饮食习惯实现有效减重。
限能量饮食:平衡摄入,稳步减重
限能量饮食是通过减少能量摄入来实现减重的常用方法。根据《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限能量饮食通常建议每日摄入热量比平时减少10%-20%。这种饮食方式强调营养均衡,需要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同时确保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张鹏表示,限能量饮食的关键在于平衡,既要满足身体的基本需求,又要创造能量缺口以促进减重。对于大多数超重和轻度肥胖症患者,建议在3至6个月内将体重降低5%-15%并维持。
高蛋白饮食:增加饱腹感,维持肌肉量
高蛋白饮食是另一种有效的减脂方法。通过增加蛋白质的摄入比例,可以提高饱腹感,减少饥饿感,同时有助于维持肌肉量,避免减重过程中肌肉流失。适合选择的高蛋白食物包括鸡胸肉、鱼类、豆类等。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指出,高蛋白饮食需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确保蛋白质摄入量适中,避免对肾脏造成负担。同时,要注意搭配适量的健康脂肪和优质碳水化合物,保持营养均衡。
轻断食模式:间歇性禁食,灵活减重
轻断食模式是一种间歇性禁食方法,通过控制进食时间和食物种类来达到减脂效果。常见的轻断食模式包括5:2模式(每周选择2天进行低热量饮食,其余5天正常饮食)和16:8模式(每天在8小时内进食,其余16小时禁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表示,轻断食模式不仅能帮助减重,还能改善新陈代谢和整体健康状况。但需要注意的是,轻断食期间应避免高糖、高脂肪的食物,适当运动可以帮助更快达到减脂效果。
个性化减重方案:专业指导是关键
专家强调,肥胖的成因各不相同,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疾病和药物因素、环境和社会因素等。因此,在制定减重方案时,必须因人施策,将营养、运动、心理指导作为基础管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建议,患者应在临床营养(医)师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减重方案。所有患者均应接受营养、运动、心理指导作为全程基础管理。治疗能否成功,患者的依从性、接受度和能否长期坚持,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提出医患共同决策模式,给患者提供一个自己能接受的、能坚持的可落地的减重方案和代谢疾病的治疗方案。
此外,减重过程中需关注脱水、肌少症和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建议每3至6个月对减重效果和代谢指标进行评估。对于中、重度肥胖症患者,则可设定更高的减重目标。
科学减脂,拒绝盲目
专家提醒,科学减脂需要专业指导,避免盲目跟风。例如,近年来流行的“断碳水”减肥法并不被推荐。陈伟指出,碳水化合物是大脑、心脏等重要脏器的主要能量来源,保证每天至少摄入不低于三两的主食是必由之路。而一些网络上宣称的“吃益生菌就能减肥”的说法也缺乏科学依据。
总之,《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为科学减脂提供了权威指导。通过限能量饮食、高蛋白饮食、轻断食模式等医学减重膳食方案,结合专业指导和个性化调整,可以更安全、有效地实现减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