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传奇,犹如一部活生生的中国白酒发展史
杏花村传奇,犹如一部活生生的中国白酒发展史
一千多年前,在大唐的余晖中,“长安公子”杜牧以《清明》一诗,为杏花村留下了最深情的印记,也让这个酒乡成为了天下人心中最向往的地方。山西的酒,清香四溢,醇厚绵长,恰如它的历史,令人回味无穷。
汾酒集团牧童遥指杏花村雕塑。(受访者供图)
一诗一酒,杜牧名句存千古
走进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汾酒集团),仿佛踏入了一个酒的“家春秋”。这家历经风雨、几度浮沉的百年老字号,在过去的五年里,犹如凤凰涅槃,营收从百亿大关跃升至三百亿之巨,书写了新的传奇篇章。
驱车前往山西省汾阳市的杏花村,一下高速,便可见到一片气势磅礴的仿古建筑群——中国汾酒城。漫步主街,两旁酒厂、酒庄、酒坊、酒肆林立,仿佛置身于酒的海洋,让人沉醉不已。
杏花村,因诗而名扬四海,因酒而繁荣昌盛。诗与酒的交融,在这里汇聚成了一条历史的长河,流淌不息。尽管各大名酒都有各自的文化历史体系,但汾酒作为中国白酒的源头,这一地位却为多数人所公认。
谈及杏花村,必提《清明》一诗。无论是在酒厂、酒店、公园还是博物馆,它都是无法回避的话题或主题。尽管杏花村的具体位置存在争议,杜牧是否写过《清明》也有存疑之处,但这些都不影响山西杏花村及其汾酒的声名远播。
有史家考证,这首诗是杜牧在祭拜凭吊曾祖父杜希望和“汾阳王”郭子仪时所作。汾酒股份首席文化专家王涛认为,这首诗触动了中国人骨子里的“三个共情”——“清明时节”唤起了对祖先的怀念,“借问酒家”勾起了对诗与酒的向往,“杏花村语”则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一部全唐诗,半部山西史。”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程郁缀曾言,晋语区是唐诗的重要发源地,《全唐诗》中记录的山西诗人作品多达五千余首,占总数的十分之一。距杏花村不到百公里的太原,曾是唐朝“三都”之一的北都晋阳,繁华盛世,歌舞升平。王勃、王维、王昌龄、柳宗元、白居易等山西籍诗人,举杯吟咏,站在了历史的舞台中央,留下了无数传世佳作。
“诗仙”李白被誉为“酒仙”,他流传下来的与酒有关的诗作多达三百余首。《汾阳县志》中记载,李白曾两次游历太原,每次都会携客到杏花村品尝“干和”酒。这是当时杏花村地区首创的一种固态酿造白酒,口感独特,令人回味无穷。
在更早的南北朝时期,《北齐书》中已有武成帝高湛与河南康舒王孝瑜谈论“汾清”的记载。这封家书表明,汾清酒已成为宫廷御用酒。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被载入二十四史的名酒,汾酒从此开始了长达一千五百年的成名史。
一瓮一酒,杏花村汾酒犹如一部活生生的中国白酒发展史
酒史六千载,酒诗三千年。杏花村汾酒犹如一部活生生的中国白酒发展史,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与人文情怀。
汾酒博物馆里陈列的小口尖底瓮。(除标注外本组照片均为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张磊摄)
在汾酒博物馆内,一个形如梭子的小口尖底瓮静静地立在橱窗内,宛如一位芭蕾舞者,优雅而神秘。这是经考古界、酿酒界共同认定的“中国最早的酿酒发酵容器”。1982年,在山西杏花村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仰韶、龙山、夏商文化时期的酒器具,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这个小口尖底瓮。这一发现将杏花村的酿造历史推进至六千年前的仰韶时期。
觥筹交错间,时光如梭。杏花村酒历经千年传承,备受历代王侯将相的青睐。武则天也曾对其赞不绝口,她的家乡紧邻杏花村,对这份家乡的骄傲与自豪,自然不言而喻。
明清时期,晋商名扬万里茶道,而这条茶道正是一条散发着汾酒芬芳的商贸之路。汾酒及其酿造技艺随着晋商的脚步走向大江南北,诚信为本的晋商精神也随着汾酒的“落地生根”而一路传扬、承续。
人类最伟大的传承,莫过于精神的传承。百年晋商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正是因为他们始终坚守着这份诚信与执着。而汾酒,正是从这段历史深处款款走来,不断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1915年,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来自山西杏花村的“高粱汾酒”一举夺魁,荣获“甲等大奖章”,从此名扬海外,成为中国白酒的骄傲。
据国家图书馆所珍藏的《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纪实》权威记载,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的最高荣誉——甲等大奖章,唯独被中国的汾酒品牌摘得,这一辉煌成就,至今仍熠熠生辉。
如今,在汾酒博物馆的显著位置,那张百年前印有汾酒荣获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大奖章及奖状的得奖通告,被精心放大展示,吸引着每一位访客驻足凝视。这份历史的见证,不仅令人肃然起敬,更勾起了对旧中国历史的悠悠思绪……
在酒的“江湖”里,英雄辈出,起落沉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汾酒无疑是业界公认的“老大”,稳坐白酒行业的头把交椅。这“汾老大”的称号,不仅源于汾酒集团1988年至1993年营收上的“六连冠”辉煌,更得益于汾酒开创并推动的明清500年中国白酒酿造技艺的全国大传播,为“汾老大”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年全国多地生产的汾酒的商标。
在汾酒博物馆的展厅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年全国多地生产的汾酒,如汉汾、豫汾、川汾、秀水汾、湘潭汾酒等,它们都是汾酒酿造技艺的忠实传承者。
汾酒的成功,离不开晋商独特的经营管理模式。王涛指出,晋商在实践中形成了两权分离、注重品牌、管理法则等一套行之有效的经营体系,这为汾酒的优秀品质和经营的高效有序提供了根本保障。
杏花村镇东堡村的汾酒老作坊。
杏花村镇东堡村的汾酒老作坊,见证了汾酒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人人都说汾酒好,世间何处不醉情?新中国成立后,汾酒更是成为了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宴席酒,连续五届荣获“国家名酒”称号。1987年,新华社的一篇报道曾指出,杏花村汾酒在全国有四个“最”:出口量最大,名酒率最高,成本最低,得奖最多。
百姓的酒,自然深得百姓喜爱。若得人间清香,何愁不沁人心?在汾酒质量检测中心刘江生技能大师工作室,57岁的刘江生正以庄重而富有仪式感的方式品鉴着面前的汾酒样品。他静坐调息,待精神集中后拿起酒杯,先摇晃以观色泽,再闻香品味,最后才下咽少许,对酒进行定级并记录。
“品酒是保证质量的重要一关。”刘江生表示,质量检测中心感官检评室共有30多人,每天需要品鉴几百个样品。每个样品都被密码编号,以确保品鉴的公平性。成为一名品酒师不仅要求酒量大,更需要经过层层考验,具备敏锐的视觉、嗅觉和味觉,同时做到品行端正、大公无私、实事求是。
品酒如此,做酒又何尝不是呢?在1200公里外的祁连山脚下,被雪水浇灌的大麦陆续成熟,河西大地弥漫着丰收的喜悦。
汾阳杏花兴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工人正在晾晒粮食。
而在汾阳杏花兴旺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文军正忙着指挥工人将从祁连山下运来的大麦晾晒、入仓。这些大麦将与来自内蒙古和山西的豌豆一起,成为酿造汾酒的重要原料。
为了确保汾酒的生产和用粮安全,汾酒集团在2012年成立了山西杏花村汾酒原粮基地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这在白酒行业中尚属首家。到2023年,汾酒集团专用原粮基地面积已达到130余万亩,所有基地均获得了绿色认证,从源头上确保了原料的质量。
好粮酿好酒,还得有好水。
汾酒老作坊内的古井
在杏花村镇东堡村的汾酒老作坊内,一口看似寻常的古井被当地人视为神泉。正是用此井水酿造的汾酒,在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大放异彩。
如今,虽然古井已淡出历史舞台,但汾酒集团仍在郭庄泉域上游的岩溶水重点保护区打出了多口深井,为酿造优质汾酒提供了清澈透明、清洌甘爽的井水。
走进汾酒集团的生产车间,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陶瓷大缸被埋在地下,宛如古战场上的庞大兵阵。这些地缸正是汾酒酿造的独门利器,它们确保了汾酒能够“清字当头,一清到底”。汾酒的酿造过程需要遵循六艺基本法:一磨、二润、三蒸、四酵、五馏、六陈。2006年,山西杏花村汾酒的传统酿造工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探寻汾酒清香爽劲的秘诀,上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方心芳来到了杏花村。他与当时义泉泳(汾酒集团前身)的大掌柜杨得龄促膝交谈,共同总结出了酿造汾酒的“七必秘诀”: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其甘、曲必得其时、粮必得其实、器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后来,汾酒酿酒师傅又对传统酿造技艺进行了不断的改良和丰富,增加了“料必得其准、工必得其细、管必得其严”三必要求。这十大秘诀至今仍被汾酒集团及诸多酒厂奉为圭臬。
实、洁、准、严……这些酿酒的秘诀,不也正是做人的准则吗?
一村一酒,杏花村酒业成链“香”四方
古往今来,杏花村里美酒如泉,那醇厚绵柔、馥郁芬芳的缕缕酒香,默默诉说着汾酒“用心酿造,诚信天下”的坚守。
酒以城名,城以酒兴。如今的杏花村已不再是单纯的“村”,而是汾阳市辖下的一个镇,是清香型白酒产业集聚的重镇。近年来,以汾酒集团为龙头的汾阳白酒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强劲。凭借深厚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发展态势,2022年杏花村汾酒专业镇被列入山西省重点培育的十大专业镇之一。这无疑为杏花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借助政策的东风,汾阳市立足白酒产业资源禀赋,持续在重塑产业梯队、贯通产业链条、释放品牌价值、提升服务效能方面加大力度,全力推进杏花村汾酒专业镇做大做强。据汾阳市市长贾永祥介绍,2023年杏花村汾酒专业镇实现产值264.37亿元,占全省首批十大专业镇总产值的近40%。到2025年,杏花村汾酒专业镇将努力实现500亿级专业镇的建设目标。
汾阳市副市长任万伟形象地比喻道:“汾酒集团如同龙头,引领着专业镇内的其他相关企业共同舞动,形成了一条生机勃勃的产业链。”
汾阳市美耀瓷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女工正在手绘酒瓶。(赵睿摄)
在汾阳市美耀瓷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碌于注浆、刮缝、磨口、上釉等工序,这家自2010年起便专注于为汾酒集团制作酒瓶的企业,如今每日能产出4万个青花汾酒瓶,2023年的营业收入更是达到了8000万元之巨。
乡村e镇直播运营团队的主播正在直播介绍酒品。
走进杏花村镇东堡村的乡村e镇,只见直播间内白酒产品琳琅满目,主播们热情洋溢地推销着产品,后台的订单处理与发货工作井然有序。这里,直播间已化身为产品的线上“体验店”,借助网络“高速路”,将杏花村的各类白酒推向了全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乡村e镇直播运营团队负责人郭学平自豪地表示,2023年的销售收入已突破1.2亿元大关。
据汾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汾阳市已拥有白酒及关联企业1012家,其中白酒生产企业101家、规模以上企业13家、包装材料企业35家、粮食储备企业6家、物流企业10家以及销售企业858家。这棵千年的“酒树”,如今依然枝繁叶茂,继续滋养着这片充满“芳香”的土地。
从高处俯瞰汾酒集团的“中国汾酒城”。
探访汾酒集团的“中国汾酒城”,仿佛踏入了一座宏伟的古城,其建筑面积相当于10个故宫大小,城楼巍峨、青砖高墙内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错落有致。这里不仅按照唐宋明清的历史脉络有序布局,更是汾酒集团的一个现代化新厂区,拥有25座生产车间,年产量可达10万吨成品酒和6.6万吨原酒。而那环绕古城墙的近10公里储酒库,更是能储存多达20多万吨的佳酿。
然而,面对白酒市场的激烈竞争,汾酒人深知不进则退的道理。汾酒集团董事长袁清茂坚定地表示,要在“十四五”末进军白酒行业第一阵营,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宏伟目标。为此,汾酒集团提出了包括发展、市场、品质、文化、改革、管理、人才和民生在内的八大纲领,致力于通过管理提升、市场拓展和人才建设来推动企业的持续增长和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