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论坛热议中美关系新趋势:郑永年谈制度开放与全球贸易体系重塑
百川论坛热议中美关系新趋势:郑永年谈制度开放与全球贸易体系重塑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举办的百川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了中美关系的新趋势。其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的观点引发了广泛关注。
国际秩序的“新型封建化”
郑永年在论坛上指出,在多极化呼声高涨的表象下,大国们不仅渴望与美国共分国际权力,更在暗中划定势力范围,巩固自身影响力。今日之世界,愈发呈现出一种地域性“势力范围”的封建领地体系的特征,国际秩序正悄然步入一种新型“封建化”阶段。
制度开放决定大国竞争
郑永年强调,国家之间的竞争核心在于制度,在于谁比谁开放。他指出,中国需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而“单边开放”策略可为中国的体制机制改革创造一种外在的动力机制。“在不要低估特朗普政府对世界贸易体系的破坏能力的同时,更不要低估中国开放政策重塑全球贸易体系的能力”,郑永年强调,“历史已经证明,最终赢得竞争的,必然是更加开放的一方”。
中国开放政策重塑全球贸易体系
郑永年进一步表示,中国也需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而“单边开放”策略可为中国的体制机制改革创造一种外在的动力机制。体制机制的改革有助于国内大循环的形成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的情况下,充分挖掘内部增长动力是关键任务。近年来,中国提出了制度型开放,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进行开放和对接。
郑永年强调了“单边开放”的重要性。他认为,这一政策既有利于中国本身的可持续发展,更可以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的发展成果。在国际层面上,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超大规模单一市场,因此中国的单边开放对全球资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他提出,要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单边开放的效益,还需要更大程度和更深层次的改革,尤其是在金融开放方面,从而为单边开放创造良好环境,“单边开放也中国体制机制改革创造动力”。
应对特朗普政府的挑战
面对特朗普可能的对华施压和对国际秩序的“修正”,中国对美应保持战略耐心,采取“缓行动,多说少做”的策略,积极拓展与欧盟和东亚国家的伙伴关系,为当下世界秩序的混乱和重组注入信心和稳定性。他强调,尽管中美存在诸多现实和潜在冲突,但在共同利益领域仍有合作空间。面对中美之间的复杂矛盾需要保持接触,从而管控分歧、防止误判。通过斗争逐渐积累互信,在无法达成共识的领域则应保持战略定力;通过更有力的高质量开放和治理改革,主动应对国际环境的冲击,争取中国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时机。
郑永年的观点为我们理解当前中美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全球秩序面临深刻变革的今天,中国如何通过制度开放和单边开放策略,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为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将是未来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