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文读懂:自闭症与听力障碍的区别及应对方法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06:3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文读懂:自闭症与听力障碍的区别及应对方法

在小朋友成长过程中,语言发展是家长关注的焦点之一。不少家长都会感到疑惑和担心:孩子已经一岁多了,为什么完全不理人?会不会有听力问题,还是有自闭症?听障和自闭症是两种不同的发展障碍,却可能对语言与沟通产生相似影响。

什么是自闭症谱系障碍?

自闭症是一种先天性发展障碍,它的成因仍未有定论,可能是先天脑部结构问题、基因突变所致,但外在因素(例如病毒感染、药物影响)都可能有所影响。

2013年,美国精神医学会出版了《神疾病诊断及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提供更新的诊断标准,将自闭症、亚氏保加症、高功能自闭症等病症归纳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自闭症谱系障碍有什么特征?会造成哪些影响?

自闭症谱系障碍会从两方面影响小朋友的日常生活:一、社交困难;二、行为问题。

社交方面:

  • 社交互动困难:态度冷漠被动,不善于分享兴趣与感受,无法打开或持续话题,而且抗拒身体接触;亦可能是完全相反,过度热情,或不恰当地接触别人的身体。
  • 非语言沟通困难:缺乏眼神接触、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说话时音调不当、语气刻板。
  • 人际关系困难:很少注意到同伴,偏好独自玩耍,不懂得在社交环境调整自己的行为、对答,不懂得遵从一些不成文的社交规则;因此较难建立友谊、融入到团体之中。

行为方面:

  • 重复行为:包括重复摇晃身体或头部、拍动双手、开关按钮或柜门等等。不断背诵说话、重复询问同一个问题。
  • 固执行为:坚持于千篇一律的次序和规律,例如坚持走某一条路上学、物件必须摆放在某一个位置,非常抗拒生活环境和习惯的变化。
  • 狭隘兴趣:沉溺于某些特定兴趣,例如巴士、地铁站名、地图等,会异乎寻常地关注这些资料,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 感官反应异常:对声音、光线、触感或嗅觉刺激非常敏感,容易产生压力或焦虑;但亦可能相反,缺少常人应有的敏感度,反覆追求某种刺激。

部份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会患有其他功能障碍,例如智力障碍、过度活跃症、读写障碍、听力障碍等。同时,儿童长期受自闭症困扰而无法正常社交,严重情况下更会引发其他情绪疾病,如焦虑症。

听力障碍与自闭症,如何才能分得清?

听障儿童与自闭症儿童有一些相似表征,例如对说话没有反应、语言发展迟缓、迟迟不开口说话,容易令家长和老师感到混淆。要分辨两者,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 行为方面:自闭症儿童或会因为社交互动困难和狭隘兴趣,表现出有限或独特的社交互动模式。他们亦相对比较多固执行为,亦有可能因此比较多情绪起伏。而听障儿童则因为缺少声音刺激,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较弱,可能会显得反应慢。但一般而言,听障儿童相较于自闭症儿童,会较少出现行为问题。
  • 社交方面:自闭症儿童可能不理睬他人说话,即使听到也不愿回应、不愿望人。但听障儿童则不同,因为缺少声音刺激,他们有机会尝试用其他方式与人沟通,如肢体表达或表情。很多时,只要拍拍膊头、视线相交,他们就会有意识地与人交流。通过配戴助听器,获得充足听力补偿,便可重拾沟通及社交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小朋友有可能同时患有听力问题与自闭症,遇上这种情况,就需要配戴助听器,并且通过语言治疗及行为训练双管齐下,以改善问题。最重要是家长保持合理的期望,以耐心陪伴孩子成长。

如何为孩子寻求协助?有哪些治疗方式?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症状需要透过适切的训练从而得到改善,否则会持续影响孩子成长;越早进行治疗和训练,效果越好。儿科医生或临床心理学家会为孩子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自闭症征状的范畴和严重程度、小朋友的年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质,制定适切的训练计划,改善社交困难和行为问题。

感觉统合训练,减低过敏反应

有多种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改善自闭症个案的感官反应异常。例如听乐治疗(Therapeutic Listening),可以纾缓对声音的过敏反应和改善行为问题。同样地,针对前庭感官问题而摇晃身体的孩子,也有相应的训练课程,有助于提升追求感官刺激的自制力,以及情绪管控能力。

互动策略训练,提升社交意识

自闭症儿童普遍沟通能力较弱。趁小朋友年龄幼小,家长应把握机会让孩子接受互动策略的训练,提升社交动机和技巧。家长亦可以借着阅读社交情景故事(Social Stories),让孩子透过各种社交故事,了解人情世故和社交场合规范;而至于心智解读训练(Theory of Mind),则能让孩子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人与人之间是如何交流,从而学习察言观色,为日后投身社会打好基础。

如果家长怀疑小朋友有听力问题或自闭症倾向,应尽早咨询儿科医生,为孩子进行评估,对症下药。对于一些未经科学验证的治疗手段,尤其是入侵性治疗,必须保持谨慎态度,并咨询医生的专业意见。

本文原文来自香港峰力助听器官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