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疫情上升,家长必知的预防与护理全攻略
手足口病疫情上升,家长必知的预防与护理全攻略
近期,手足口病疫情呈现上升趋势,尤其在幼儿园和小学等场所容易出现集体感染。作为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和掌握科学的预防与护理方法至关重要。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其典型症状包括:
- 发热:通常为低热,持续数天。
- 皮疹或疱疹:
- 口腔内(如舌、颊黏膜)出现小水泡或溃疡,导致吞咽疼痛。
- 手掌、脚底及臀部可见红色斑丘疹或小水泡,不痛不痒,但可能伴有轻微刺痛。
- 呼吸道症状:部分患儿有咳嗽、流涕等类似感冒的表现。
- 消化道症状:少数患儿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
如何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个人卫生: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尤其是在饭前便后。使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避免使用酒精搓手液,因为酒精无法有效杀灭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
环境清洁:定期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玩具、餐具、门把手等。使用1比99稀释的家用漂白水进行消毒,待15至30分钟后,用水清洗并抹干。
避免接触: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尽量避免带孩子前往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游乐场、波波池等。
疫苗接种:鼓励12月龄以下儿童完成EV71疫苗全程接种。EV71病毒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
家庭护理要点
饮食管理: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酸性和过热的食物刺激口腔溃疡。鼓励孩子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口腔护理:使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帮助孩子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避免使用漱口水或消毒水,以免刺激口腔黏膜。
退烧处理:合理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对于儿童来说,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隔离措施:患儿应留在家中,直至发烧及红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疱结痂后才可返校上课。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观察病情: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如发现持续高烧、精神萎靡、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实际案例分享
豆沙是一位2岁半的宝宝,上周突然得了手足口病。起初,家长只发现她手上有一颗小泡泡,没有太在意。但第三天早上,豆沙表现出明显的疲惫状态,嘴里也开始出现口腔溃疡。家长及时带她就医,医生诊断为手足口病,并开了人干扰素、止咳药和消炎药。
在医生的指导下,家长采取了以下护理措施:
- 药物治疗:按时使用人干扰素喷剂,并根据医生建议使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 饮食管理:由于口腔溃疡疼痛,豆沙只能喝牛奶,家长确保她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营养。
- 隔离措施:立即通知学校和相关家长,避免传染给其他小朋友。
- 观察病情:密切关注豆沙的精神状态和体温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
经过三天的治疗和护理,豆沙的症状明显好转,能够正常起床和进食。医生建议隔离10天后再返校,以确保不会传染给其他小朋友。
手足口病虽然常见,但科学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孩子的痛苦,帮助他们尽快康复。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及时就医,遵循医嘱进行家庭护理。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