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津药业退市风险高悬,多元化布局能否力挽狂澜?
龙津药业退市风险高悬,多元化布局能否力挽狂澜?
2024年4月29日晚间,龙津药业(002750.SZ)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数据显示,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8662.25万元,归母净利润亏损7094.15万元。受此影响,公司自2024年5月6日起被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龙津。
集采重压下的生存挑战
作为一家以注射用灯盏花素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药企,龙津药业近年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自2019年起,受集采政策影响,公司核心产品销售收入持续下滑。2023年,中成药集采持续执行,非集采省份也开始执行集采价格联动政策,叠加新品种尚未形成有效销售支撑,公司营收进一步减少。
除了产品价格和销量的双重压力,公司还面临其他财务负担。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持续投入,现金管理投资收益同比减少,资产减值损失影响较大。年报显示,公司对应收账款、存货、无形资产、商誉等项目累计减值2657.16万元,进一步拖累了利润表现。
多元化布局:从单一品种到多点开花
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龙津药业积极调整战略,通过多元化布局和创新研发寻求突破。
在产品多元化方面,公司加快新产品市场导入工作节奏,推进七味糖脉舒胶囊、注射用比伐芦定等产品准入、招商、覆盖工作。其中,注射用比伐芦定已于2023年5月获批注册,该产品是一种凝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预防血管成型介入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前后的缺血性并发症。据米内网数据,近年来该品种销售规模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市场已从2018年的3.9亿元扩容至2020年的5.6亿元。
在研发创新方面,公司围绕“仿创并举、内修外引”的策略,引入先进技术及团队,实现多元化平台构建。近年来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已达到10%。据2023年11月投资者交流活动记录表,公司表示,2023年至2024年每年可能有2到3个产品可以上市。除比伐芦定外,公司旗下心脑血管类药品替格瑞洛分散片已处于ANDA审评阶段,心脑血管类药品奥美沙坦酯氨氯地平片及代谢类药品依折麦布片、枸橼酸西地那非口崩片也已完成BE临床试验并提交ANDA申请获受理。
此外,公司还积极拓展CMO业务,基于成熟的智能制造、质量管理体系和受托生产经验,引进特色化学药和中成药MAH项目。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已取得受托加工订单,实现业务规模的稳定,并将在未来3年持续提高针剂生产线产能利用率。
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当前面临退市风险,但龙津药业的未来并非一片黯淡。公司核心产品注射用灯盏花素仍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作为收录于《中国药典》的五种中药注射剂之一,灯盏花素具有稀缺性。据2022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中国心脑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人,其中脑卒中1300万人,冠心病1139万人。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数持续上升,心脑血管用药市场无疑也会持续扩容。
政策层面也传来利好消息。2023年12月医保目录更新,26款注射剂的医保限制解除或放松,龙津药业的注射用灯盏花素就是其中之一。对比2022版医保目录,2023版目录的备注中去除了对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明确的急性发作证据”的限制,这有望提升公司这一核心产品未来的使用需求。
投资者建议:谨慎中寻找机遇
对于投资者而言,龙津药业的现状无疑令人担忧。公司2024年一季度虽然营收同比增长22.43%,达到2638.84万元,归母净利润的亏损也同比大幅收窄44.66%,但仍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若2024年度相关财务指标仍未改善,如利润总额、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且营收低于3亿元,或期末净资产为负等,其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
然而,从长期来看,龙津药业的转型之路初见成效。公司通过多元化布局和研发投入,逐步克服单一产品依赖,多个新产品有望陆续上市。同时,核心产品市场空间广阔,政策环境也在逐步改善。对于关注医药板块的投资者而言,龙津药业的未来值得持续关注,但同时也需要保持谨慎,充分评估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