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冬季续航焦虑,电动汽车热泵空调技术迎来新突破
告别冬季续航焦虑,电动汽车热泵空调技术迎来新突破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冬季续航焦虑成为车主们普遍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在寒冷气候下,空调制热会显著增加电能消耗,进一步缩短续航里程。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各大车企和研究机构纷纷投入研发,其中热泵空调技术因其高效节能的特点,成为当前最主流的解决方案之一。
热泵空调:电动汽车的“暖宝宝”
热泵空调的工作原理与传统空调类似,但其独特之处在于能够实现制冷和制热的双重功能。通过逆循环方式,热泵空调将热量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消耗较少电力就能获得较大的供热效果。具体来说,热泵空调系统主要由电动压缩机、换热器、电磁阀等部件构成,能够实现连续的热量交换。
在制冷模式下,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经过冷凝器与室外空气交换热量后转变为中温液态,再通过电子膨胀阀节流进入车内蒸发器,吸收车内热量完成制冷循环。而在制热模式下,制冷剂在车内冷却器放热后,吸收外部环境的热量,通过电磁阀循环,形成完整的采暖环节。
MPC加持:让热泵空调更聪明
尽管热泵空调相比传统PTC加热器已经大大提升了能效,但如何进一步优化其性能,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近期,吉林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生态制热策略(EHS),为解决冬季续航焦虑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研究团队发现,车速与热泵空调系统能耗之间存在显著的灵敏度关系。在相同的压缩机转速、鼓风机进气量和边界条件下,车速越高,车舱升温效率越高。例如,当车速从0km/h提高到120km/h时,热泵空调系统的能耗降低了约45%。基于这一发现,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面向控制的热泵空调系统高精度预测模型,并将其与MPC相结合,形成了预见性生态制热策略。
通过整合网联环境下的车速预瞄信息,EHS能够预见性地优化空调系统运行负荷,在满足热舒适度需求的同时,实现18.46%-20.61%的能效提升。这一创新不仅提高了热泵空调的运行效率,还充分利用了车辆的网联特性,为未来智能驾驶环境下的能源管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车企竞逐:热泵空调技术百花齐放
面对冬季续航挑战,各大车企纷纷推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比亚迪首创的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通过向电池发送智能脉冲信号,激发电池内部材料的活性,加速化学反应速率。在-30℃极寒条件下,该技术能使电池加热速率较传统方案提升230%,电池满充时间降低30%。
理想汽车则采用了双层流空调箱设计,通过上下分层的进气结构,实现外部空气除雾和内循环温暖空气的合理分配。同时,其自研的热管理系统架构能够精细化利用每一份热量,例如在高速行驶时,将电驱余热储存在电池中,以备城区拥堵时使用。
特斯拉的热泵空调技术同样令人瞩目。其电池预热技术和热泵空调系统,不仅提高了低温环境下的充电效率,还通过热泵循环原理实现了车内温度的高效调节。相比传统的电阻加热空调,特斯拉的热泵空调更加节能高效,能够在低温环境下提供稳定的制热效果。
未来展望: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动汽车的冬季续航问题将得到更好的解决。热泵空调技术作为当前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之一,其能效和智能化程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随着电池技术的革新和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电动汽车在寒冷气候下的使用体验将越来越接近传统燃油车。
可以预见,未来的电动汽车将不再受制于冬季续航焦虑,真正实现全天候、全场景的使用自由。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像热泵空调这样的技术创新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