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开发新型160毫米后膛装填滑膛迫击炮可行?
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开发新型160毫米后膛装填滑膛迫击炮可行?
让我们探讨一下开发新型160毫米后膛装填滑膛迫击炮的可行性。以下是可能采用的技术方案:
炮管前冲击发的鹰眼技术+大型制退器以尽量减少后坐力。
上图为阿三的105毫米鹰眼卡车炮。据称能减少75%的后坐力。采用高低压原理,在炮弹上开发高低压室,使炮膛压力平稳,进一步减少后坐力,炮管壁薄。
上图为德国二战期间的PAW600 81毫米高低压原理反坦克炮弹,在迫击炮弹基础上改造。可把图中的托盘采用可拆卸方式,即依次放入炮弹,多孔托盘,发射药,然后炮闩紧固闭气。弹丸采用滑翔增程制导技术,提高射程和精度。
上图为美国81毫米滑翔增程制导迫击炮弹,射程从5.5公里提高到22.5公里。
解读:
之所以采用160毫米这个口径,是因为传统的160毫米迫击炮弹重40公斤,装药12公斤,考虑到增加滑翔翼,制导部件以及初速提高,弹壁变厚,在装药不变的情况下,会增重到50公斤,依然在纯人力安装的极限内(155毫米弹丸重45公斤,装药7公斤)。
传统160毫米迫击炮弹射程8公里,为了提高射程,势必要增加发射药,导致膛压提高,为了减缓膛压峰值,势必要采用高低压原理。目标是在倍径适当加大的情况下发射无制导炮弹射程提高到14公里。
采用滑翔增程技术,目标射程超过40公里。
原160毫米迫击炮重1.4吨,在采用前冲击发技术后有望减重,由猛士车载,液压放下座钣,兼容老炮弹,新炮弹的射程和155毫米制导炮弹一样,威力更大,成本只有155毫米炮的几十分之一。这种滑膛炮管发射又采用多种增程技术和前冲击发技术,本来的无制导炮弹精度很差,但采用GPS制导技术就无所谓了。
155毫米炮目前主流是52倍径,如果160毫米迫击炮也达到这种倍径,那么射程有望超过60公里。
后装填还是前装? 52倍?这是不可能的
上增程多少要挤压装药的,而且52倍是否太长了
前冲精度差,得靠制导炮弹了
你要取代什么?弄一个新口径装备部队,考虑的问题太多了。你对160迫击炮的定位是营级、旅级还是军级还是集团军级。
160✕52?
第一。160迫击炮炮弹太长。装填困难。第二。你都用火箭发动机让它飞32km了。干吗不多装点推进剂初始的8公里也一起飞呢?省掉高低压,前冲什么的不好么?
有的人对160毫米重型迫击炮这个我国曾装备服役的型号似乎一无所知,建议了解一下再评论,这个炮在对金门炮战以及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曾发挥了巨大作用,曾一炮打掉40多个猴子。后来退役了封存,我国是仿制苏式M1943 型号,后部装填,每次开炮后炮管放平,上弹后抬起炮管再发射。网上资料一搜一大把。
之所以研发这个炮,是因为有膛线的旋转稳定的榴弹的弹丸用滑翔增程效果并不好,既然用了滑翔增程就不需要旋转了,炮管就省下一大笔钱,其次火箭增程虽然普通但占弹丸体积大,影响装药且价格昂贵,增程潜力已经挖掘尽了,目前最新的增程方式就是复合增程,滑翔增程和冲压发动机增程。
老山前线的我国56式160毫米重型迫击炮(仿苏1943式),曾一炮轰掉40多个猴子,战争结束后退役封存。
之所以重新启用这个口径是因为只要使用了增程技术,精度都变差,不上制导技术不行,既然上了制导技术,那么就没有必要用膛线,用滑膛炮管发射尾翼稳定的迫击炮弹,炮管省下一大笔钱。
52倍径!好想法不过干嘛用的
卡在122和155中间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想达到122的射程和精度炮弹还偏贵。
我觉得你说的几种方案不如把这个东西现代化一下 最起码在爆发射速上碾压那几种方案
本身迫击炮射程就不如榴弹炮,容易被对方反炮兵火力重点照顾。换成160mm大口径后机动性又受到严重制约,不如换个140mm的中段开膛设计。相较于160mm口径140mm迫弹重量轻,中段开膛装填速度快,炮身也更轻可以改装到轻型车辆上快速机动;至于你说的160mm装药多威力大的优点直接被射速方面的劣势抵消了。
:呃,我把它和火箭增程搞混了。
不过,滑翔增程最多就20公里多一点(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是由其原理决定的。160迫算下来最大有效射程也就26公里。50KM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