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和蒙山大佛:太原必打卡圣地
晋祠和蒙山大佛:太原必打卡圣地
太原,这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被誉为“锦绣太原城”,是山西省会,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是值得一探究竟的旅游胜地。其中,晋祠和蒙山大佛作为太原的两大标志性景点,更是不容错过的打卡圣地。
晋祠:不到晋祠,枉到太原
晋祠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母后邑姜后而建。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周柏被誉为“晋祠三绝”。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国宗祠;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国内宋元明清至民国本体建筑类型、时代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属彩塑壁画碑碣均为国宝;是三晋历史文脉的综合载体,晋文化系统上溯西周封唐建晋至盛唐肇创文脉传承的实证;是世界王氏、张氏发祥地。
历史渊源
晋祠始建于北魏,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的扩建和重修,形成了今天的规模。1961年3月,晋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晋祠博物馆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5月,晋祠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主要景点
- 水镜台:位于晋祠的中心位置,是现存较大的明清戏台。戏台分前后两部,前台立十二根明柱支撑卷棚式屋顶,周围加各种装饰,制作工艺精细。后台台身四角立柱,有两面围廊与前台连成一体。前后台之间设上下场门,中以木板隔开,上悬“水镜台”横匾。
- 金人台:金人台共有四尊铁人,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保存完整。据说,铁人忍受不了夏天的炎热,走到汾河边想过河。见一条小船,铁人要求船家带他渡河,船家道破了铁人的本相并把它抬回金人台。圣母令手下将领,在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作为对不服戒律的惩罚,金人脚上迄今还留着三刀印痕。
- 唐碑亭:即“贞观宝翰”亭,晋祠之铭并序碑在晋祠贞观宝翰亭内。亭内陈列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晋祠之铭并序”。全碑1200多宇,书法行草,笔力奇逸含蓄,是书法艺术的珍品。
- 唐叔虞祠:奉祀西周时晋国第一任诸侯唐叔虞的祠堂,是一座独立的两进院落,现祠堂是经元、明、清三代翻修扩建而来,殿内塑像均为明代作品。过殿内的乐伎像系元代作品,为研究元代乐器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唐叔虞祠坐北向南,西倚静怡园,东临昊天神祠,祠前有八角莲池,与钟、鼓楼遥相呼应,为祭祀周初晋国开国诸侯、武王之子、成王胞弟叔虞而建。
游览建议
晋祠距离太原市区25公里,有公交车可以到达。景区门票价格为80元/人,开放时间为8:00-17:30。建议游客穿着舒适的鞋子,因为景区内需要步行游览。此外,游客还可以选择乘坐观光车游览,观光车票价为20元/人。
蒙山大佛:世界第二大佛的千年传奇
蒙山大佛位于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西北,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間,距今已有约1500年的历史,是中國北朝時期體量最大的摩崖大佛和佛閣。原是蒙山開化寺後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淵、唐高宗李治與皇后武則天、後唐武皇帝李克用、後漢高祖劉知遠都曾來此禮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毀。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發現。
历史背景
蒙山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比四川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早160多年。大佛高69.3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据史料记载,蒙山大佛原高200尺(约63米),但由于历史原因,大佛的上半身已不复存在,现存的仅是胸颈部部分,高17.5米,宽25米,颈部直径宽5米。
主要景点
- 开化寺:开化寺是蒙山大佛的所在地,历史上曾是晋阳地区的佛教中心之一。寺院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寺内保存有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和古建筑遗址。
- 连理塔:连理塔建于北宋淳化元年(990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塔为砖砌单层四面塔,造型独特,是两座墓塔。相传,这两座塔象征着一对恩爱的夫妻,因此得名“连理塔”。
游览建议
蒙山大佛景区的开放时间为:1月1日至3月20日08:30-16:00开放,15:30停止入园;3月21日至10月20日08:00-17:00开放,16:30停止入园;10月21日至12月31日08:30-16:00开放,15:30停止入园。门票价格为成人票50元/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在校学生、6周岁至18周岁青少年凭有效证件半价,1.3米以下儿童、60周岁及以上长者、残疾人士、现役军人、退休军官等凭有效证件免票。
游客可以选择步行或乘坐景区内的摆渡车上山。步行路线较为平缓,适合各年龄段的游客。沿途可以欣赏蒙山的自然风光,如蒙山晓月等。如果选择乘坐摆渡车,可以在短时间内到达大佛脚下,适合体力不佳的游客。
无论是探寻历史文化的深度,还是感受自然景观的魅力,晋祠和蒙山大佛都是不容错过的打卡圣地。它们不仅展现了太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也让游客在游览中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