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来了!"考不过退费"遭遇退费难,知名教育机构回应
后续来了!"考不过退费"遭遇退费难,知名教育机构回应
中公教育的"考不过退费"政策曾让众多学员放心报名,但如今却成为了他们维权的难题。从学员的个人经历到法院的介入,再到中公教育的官方回应,这一事件展现了教育培训行业在退费问题上的复杂性。
小萍的维权之路
今年3月15日,今视频·长天新闻曾报道《"考不过退费"遭遇退费难 中公教育:会保障每一分钱退到位》。报道指出,中公教育推出的考公考编培训套餐价格在3万至5万元不等,承诺未通过考试可全额退款。然而,有学员在报名后却遭遇退款难的问题。中公教育承认全国退款缺额达4000万元,导致许多学员退款受阻。当时,中公教育相关负责人表示:"会保障每一分钱退到位。"
时隔一百多天后,中公教育的退款进展如何呢?近日,记者再次进行了调查采访。
小萍是众多维权学员中的一员。她加入了2022年11月13日组建的"中公退款维权"群,群内有45人,都是来自江西鹰潭的学员。小萍在2022年11月和12月收到过两期退款,但还剩近两万元迟迟未能退回。为了讨回这笔钱,她多次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并在北京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网上投诉,还前往南昌的江西中公教育办公点交涉,甚至在电子法院提起诉讼。今年6月,她决定亲自前往北京中公教育总部讨要说法。
中公教育北京总部
"全国各地来北京交涉退费的人特别多,我排到的号是52号。"小萍回忆道。中公教育接待人员给了她两个选择:一是再次签订分期退款协议,但退款要从10月份开始,需要再等待半年,并且必须撤销之前的诉讼。小萍对此表示质疑,接待人员回应说:"你只有选择相信。"另一个选择则是直接拿走现场的桌子、椅子或电视等物品抵扣退款。小萍认为这些物品并不值钱,而且从江西到北京路途遥远,即使拿走也难以处理。
中公教育北京总部接待处的电视机
中公教育接待来访学员时出示的协议样本(当事人提供)
法院调解后的执行难题
江西贵溪的小轲同样陷入了退款困境。2022年,她花费5万元报名了中公教育的培训班,合同约定未通过考试可全额退款。在参加了两次大考后,小轲决定申请退款。2022年下半年,她向贵溪中公教育教学点提出退款要求,但被告知无法一次性全额退款,只能分期进行。双方签订了退款协议,中公教育分四次退还了约2万元。然而,自2023年6月起,小轲再也没有收到退款。
起初,贵溪中公教育还能联系上,教学点也正常运营。但到了2023年9月,教学点关闭,人员也无法联系。小轲向鹰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对方建议她通过司法程序解决。2023年8月,小轲向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电子法庭提交了诉讼材料。今年4月,小轲的男友在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的帮助下,案件得以立案,并在四月下旬进行了网络开庭调解。双方在法院调解下达成协议:"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返还张轲 29912元,自2024年5月起,每月 20日前支付 2000元(最后一笔以实际剩余金额为准),付完为止……"
中公教育与学员签订的培训合同
海淀法院民事调解书(当事人提供)
然而,尽管小轲拿到了《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民事调解书》,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退款。5月27日,即中公教育未按协议"每月20日前支付2000元"的一周后,小轲在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电子诉讼平台上提起了强制执行申请,目前仍在等待法院立案。
中公教育的回应
面对众多学员的退款诉求,中公教育董事长李永新在今年年初的网络直播中公开道歉:"给我们点时间,欠学生每一分钱,我们一定会还完。"
中公教育负责媒体公关的王女士解释称,自2020年起,受外部环境影响,公司业务受到较大冲击,导致学员退费增加且集中。在处理退费问题时,公司采取了分期退款等方式与学员协商。虽然在资金压力下曾出现部分款项延期的情况,但随着公司经营状况的逐步改善,退费问题正在稳步推进解决中。公司通过处置资产和向银行融资等措施,努力加快退款进度。例如,辽宁分公司近期就获得了1.685亿元的银行贷款,用于采购培训课程。
法院介入带来新希望
7月25日,小萍收到一条来自"海淀法院"的短信,通知她法院正在为起诉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教育培训合同纠纷案件的学员出具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民事调解书。具体调解方案为:自达成调解的次月起,每月20日前支付 2000元(最后一笔以实际剩余金额为准),付完为止。如被告任意一期款项未按照调解方案履行,学员有权就全部剩余金额一并申请强制执行。
当事人小萍收到的短信
调解笔录截图
小萍按照要求在网上填写了相关信息。7月31日上午,海淀法院在网上进行了诉前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将返还小萍培训费20070元,自2024年8月起,每月20日前支付2000元(最后一笔以实际剩余金额为准)。若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未能按时履行任何一期付款义务,小萍有权就全部剩余款项申请强制执行。
关于此事的后续进展,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