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出手整治“霸总”短剧乱象
广电总局出手整治“霸总”短剧乱象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加强微短剧片名审核)》,对微短剧片名出现的不良倾向进行及时纠偏,并在导向、体例、艺术等方面提出新要求。这一举措引起了广泛讨论,有人认为这是必要的监管措施,有助于提升短剧的质量和文化内涵;但也有人担心这会影响短剧的多样性和创意。无论如何,这次整治行动标志着短剧市场将迎来一次重大变革,未来短剧能否摆脱“霸总”标签,实现更高品质的发展,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政策背景:严把片名审核关
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最新管理提示,自2024年2月实施微短剧“分类分层”审核管理政策以来,虽然微短剧从业者积极响应,努力调整创作方向,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片名哗众取宠、低俗庸俗的顽疾,严重拉低了微短剧行业整体形象,亟待治理。
管理提示明确要求,微短剧片名不得使用恶俗、恶趣味等违背公序良俗的词语,不渲染极端对立、复仇、暴戾、焦虑等情绪。同时,片名应尽量规整并关联剧情,避免过度冗长和口语化的表述。此外,还应提升审美内涵,增强艺术性,不滥用夸张等手法进行恶搞。
行业现状:霸总短剧风靡背后
霸总短剧,顾名思义,即以“霸道总裁”为主角的短剧。据统计,在2024年火爆市场的5000多部短剧的剧名中,“总裁”一词出现频次最高,多达216次,与之相关的“夫人”也出现了148次。这类短剧通常设定男主角为富有、英俊、强势的男性角色,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多是以“厉总”“傅总”为代表的总裁,而女主角则多为柔弱、天真、需要保护的年轻女性。
剧情往往围绕总裁与女主角之间的爱情故事展开,要么是“爱上我”的浪漫剧情,要么是“重生”“复仇”的故事设定。这种设定不仅满足了观众对完美爱情的幻想,也为他们提供了一种逃避现实的途径。在短暂的观看时间里,观众能够体验到一种理想化的爱情故事,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愉悦。
社会影响:价值观的隐忧
然而,霸总短剧中往往传递出一种“一夜暴富”和“不劳而获”的生活理念,这种对财富和权力的过度幻想,可能会对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成功和幸福往往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而霸总短剧则往往简化了这一过程,让观众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和幻想。
此外,霸总短剧在内容质量上也存在诸多问题。随着创作数量的激增,许多剧集开始偏离现实生活,糟糕的内容和不切实际的情节层出不穷。这种过度娱乐化的现象不仅降低了短剧的艺术价值,也削弱了其作为文化传播媒介的功能。
未来展望:从量变到质变
面对霸总短剧的流行与反思,我们需要在娱乐消费与文化导向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一方面,我们应该尊重观众的娱乐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短剧内容,满足观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加强对短剧内容的监管和管理,引导创作者坚持现实主义原则,注重情节的逻辑性和人物的真实性,少传递不切实际的价值观和理念。
同时,观众也应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和审美能力,学会辨别和选择优质的短剧内容。在享受娱乐的同时,也要保持理性和批判性思维,不沉溺于虚幻的情节和人物。总之,霸总短剧的流行与反思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的话题。在享受娱乐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以更加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去面对这一文化现象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